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康有为通过对《论语》的重新诠释,揭示出孔子之微言大义。在《论语注》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因革损益,而正是通过对传统儒学的因革损益,来达到其重构儒学系统的目的。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语注》的成书背景和版本问题,讨论了康有为对《论语》的基本观点和立场。康氏认为:《论语》主要辑于曾子之门,后又被刘歆伪篡,孔子真义不复见。第二章讨论了《论语注》中的公羊学思想。康氏通过对公羊学中“孔子改制”、“变易”理论的继承,主张《论语》中包含着孔子的微言大义。第三章主要阐发了《论语注》中西学观念——“民主政治思想”、“自由平等观念”。第四章讨论的问题是面对康氏援用西学观念的情况下,探讨其思想根源是否还是儒家思想,即《论语注》定性问题。在笔者看来,康有为用公羊“三世之说”融摄异说,重构儒学。《论语注》中的“三世说”在康氏看来,不仅只是某一种历史观,还具有了方法论的意义。他通过“三世说”对中国传统思想进行整合,而并不是以西学为根来整合儒学结构的。这一过程中,他援用西学、佛学等思想,将其纳入儒学藩篱之中。可以肯定的说,《论语注》中体现出来的康有为思想是归宗于儒学的。当然这里儒学不再是康有为之前的传统儒学,而是通过其重构儒学,开启了传统儒学封闭堡垒中的缝隙,透出现代性的气息。这一观点的阐述是本文的重点。在结语部分,笔者就《论语注》的贡献及当代意义作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