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两大挑战。光催化技术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开发新型、高效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是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纳米红磷(Red Phosphorus,RP)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和高温退火过程获得三维纳米红磷(Three-dimensional RP),随后利用红磷自身优异的吸附和还原性能,采用原位沉积法、原位溶剂热法制备出金属M0(Au,Cu)/RP异质结和Ni2P/RP异质结,并将二者应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获得纳米红磷。所得产物具有三维层状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可达54.24 m2/g,吸收边带大约在693 nm,禁带宽度约为1.79 eV。红磷纳米化后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其紫外吸收光谱发生蓝移。首次发现纳米红磷可在黑暗条件下静态吸附清除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同时发现红磷在光照条件下可将Cr6+几乎完全还原为Cr3+,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还原性能。此外,对比了不同牺牲剂下红磷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以三乙醇胺(TEOA)为牺牲剂时,红磷的平均产氢速率可达81.62μmol.g-1.h-1;以Na2S/Na2SO3牺牲剂时,红磷的平均产氢速率可达294.76μmol.g-1.h-1。(2)通过原位沉积法制备了Au/RP,原位溶剂热法制备了Cu/RP复合物。金属纳米颗粒均匀的生长在红磷的表面,尺寸大约在4-6 nm之间,Au纳米粒子(Au NPs)和Cu纳米粒子(Cu 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LSPR)使得样品的光吸收和光电流显著增强。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实验表明:相比于单体RP,Au/RP和Cu/RP的光催化产氢速率分别提高2.32倍和2.77倍。(3)采用原位醇热法制备了Ni2P/RP二维异质结,通过调整前驱体NiCl2·6H2O的原始加入量,得到不同Ni2P负载量的Ni2P/RP异质结,二者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在可见光的照射下,Na2S/Na2SO3作为牺牲剂时,Ni2P/RP-5的光解水制氢的速率可达到2183μmol·g-1·h-1,是RP(294.76μmol·g-1·h-1)的7.41倍。TEOA作为为牺牲剂时,3.5 wt%Ni2P/RP的光解水制氢的速率可达到240.93μmol·g-1·h-1,是Pt/RP(81.63μmol·g-1·h-1)的2.95倍。同时发现RP表面的边缘是光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而Ni2P的引入能够为红磷表面增加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证明Ni2P的助催化产氢性能比贵金属铂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