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磷基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thleen3501915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两大挑战。光催化技术在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开发新型、高效可见光响应的光催化材料是光催化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纳米红磷(Red Phosphorus,RP)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溶剂热法和高温退火过程获得三维纳米红磷(Three-dimensional RP),随后利用红磷自身优异的吸附和还原性能,采用原位沉积法、原位溶剂热法制备出金属M0(Au,Cu)/RP异质结和Ni2P/RP异质结,并将二者应用于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溶剂热法和高温煅烧法获得纳米红磷。所得产物具有三维层状多孔结构,比表面积可达54.24 m2/g,吸收边带大约在693 nm,禁带宽度约为1.79 eV。红磷纳米化后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导致其紫外吸收光谱发生蓝移。首次发现纳米红磷可在黑暗条件下静态吸附清除亚甲基蓝(MB)和罗丹明B(RhB)。同时发现红磷在光照条件下可将Cr6+几乎完全还原为Cr3+,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还原性能。此外,对比了不同牺牲剂下红磷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在可见光的照射下,以三乙醇胺(TEOA)为牺牲剂时,红磷的平均产氢速率可达81.62μmol.g-1.h-1;以Na2S/Na2SO3牺牲剂时,红磷的平均产氢速率可达294.76μmol.g-1.h-1。(2)通过原位沉积法制备了Au/RP,原位溶剂热法制备了Cu/RP复合物。金属纳米颗粒均匀的生长在红磷的表面,尺寸大约在4-6 nm之间,Au纳米粒子(Au NPs)和Cu纳米粒子(Cu NPs)的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LSPR)使得样品的光吸收和光电流显著增强。光催化分解水产氢实验表明:相比于单体RP,Au/RP和Cu/RP的光催化产氢速率分别提高2.32倍和2.77倍。(3)采用原位醇热法制备了Ni2P/RP二维异质结,通过调整前驱体NiCl2·6H2O的原始加入量,得到不同Ni2P负载量的Ni2P/RP异质结,二者形成良好的接触界面。在可见光的照射下,Na2S/Na2SO3作为牺牲剂时,Ni2P/RP-5的光解水制氢的速率可达到2183μmol·g-1·h-1,是RP(294.76μmol·g-1·h-1)的7.41倍。TEOA作为为牺牲剂时,3.5 wt%Ni2P/RP的光解水制氢的速率可达到240.93μmol·g-1·h-1,是Pt/RP(81.63μmol·g-1·h-1)的2.95倍。同时发现RP表面的边缘是光催化反应的活性位点,而Ni2P的引入能够为红磷表面增加更多的活性位点,促进电子和空穴的分离,从而证明Ni2P的助催化产氢性能比贵金属铂更优。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华中地区麦—稻轮作系统中小麦季不同施氮水平对后季直播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探讨此系统中最佳的氮肥管理模式,为制定合理的氮肥管理方案提
分析研究了运用配碳球团的直接还原技术处理的电炉粉尘,并完成了实验室扩大性实验;得到了还原焙烧法的合理工艺条件,即碳过量系数为1.2,还原温度为1150℃,料层厚30mm,加热时间60min
应用键合图理论,结合Simulink仿真程序,对国产某轿车半主动控制液压悬置进行仿真分析,并用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对该悬置系统实施半主动控制,即在其工作状态下调节悬置内节流孔
[目的]:对比研究导管原位癌伴局灶浸润(DCIS-IDC)及浸润性导管癌(IDC)在临床及病理特征方面是否有差异,为临床上DCIS-IDC患者诊治提供参考;并随访两种病理类型患者预后特点,
PET聚酯是一种石油基高分子材料,因其成本低,性能优异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但是消费后的PET自然条件下难以降解,大量PET废料在全球范围内累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以及资源浪费。本论文对废弃PET进行化学回收,并利用回收物制备了绿色环保的光固化聚氨酯丙烯酸酯,其综合性能优良且具有实用价值。用乙二醇醇解废弃PET,制备了不同降解程度的PET醇解物(oligoester diol简写OED
寄生虫与人体间的寄生关系是自然界无数种物质关系中的一种。寄生关系的双方既矛盾又统一,既斗争又协调,充分体现了对立统一规律。辩证分析寄生虫与人体间的相互作用,深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