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税收犯属于行政犯,其行为具有双重属性,既违反行政秩序又破坏刑法保护的法益。税收违法和税收犯罪破坏了税收征收管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打击对象,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打击发票类犯罪方面取得不小成就,但是在解决其他涉税类案件方面仍然存在困难。税务机关对大部分税收违法案件只进行行政处罚,对于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有的未能依照法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该如何做好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的衔接,一直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税收犯属于行政犯,其行为具有双重属性,既违反行政秩序又破坏刑法保护的法益。税收违法和税收犯罪破坏了税收征收管理体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打击对象,虽然近年来我国在打击发票类犯罪方面取得不小成就,但是在解决其他涉税类案件方面仍然存在困难。税务机关对大部分税收违法案件只进行行政处罚,对于涉嫌构成犯罪的案件,有的未能依照法定程序移送司法机关,该如何做好税收执法与税收司法的衔接,一直都是实务中需要解决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涉税案件行刑衔接问题,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方面展开论述,并分析涉税案件行刑衔接困难的原因,提出完善建议。第一部分为涉税案件行刑衔接的界定与理论基础。界定税收违法的范围以及税收犯罪的外延和内涵,解释涉税案件行刑衔接是税务机关与司法机关在办理税收违法与税收犯罪案件过程中互相配合,有效惩戒税收违法行为,保障涉嫌构成犯罪的税收违法案件移送到司法机关的运行机制。办理涉税案件行刑衔接的理论基础是行政刑法理论、分权与检察监督理论、刑事责任优先原则、税收征缴优先原则。第二部分为涉税案件刑衔接问题剖析。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角度论述。立法层面,立法衔接不畅,涉税案件行刑衔接法律规范位阶较低,行政认定与刑事认定不统一;执法层面,涉税案件双向移送机制不协调,大多数案件是行政机关向司法机关移送,鲜有司法机关向行政机关的反向移送。行政处罚前置程序适用严格,仅适用逃税罪,不能推而广之。案件移送难、以罚代刑等执法与司法衔接不畅问题也较为突出;司法层面,证据衔接面临证据收集难和言词证据不能直接被采纳的困境。检察监督具有局限,不能全面监督涉税案件行刑衔接的全过程。在查处过程中税务检查权与司法侦查权存在缺陷,税务机关没有侦查权,相比公安机关缺乏收集证据的专业性,公安机关相比税务机关缺乏税务专业知识。第三部分为涉税案件行刑衔接的完善路径。一是细化相关规定、提高涉税规范的法律位阶。二是完善双向移送机制、健全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加强税务机关内部管理、发布指导案例。三是构建证据衔接体系、扩大检察机关监督范围、设立税务警察制度。解决涉税案件行刑衔接问题,构建完善的行刑衔接体系对打击税收犯罪,推动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因此笔者分别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角度进行论述,提出完善涉税案件行刑衔接的建议。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进步,媒介阅读近年来成为了语文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之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中新提出来的第三个学习任务群,既顺应了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不断进步和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标志“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正式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如何理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内涵,如何将之更好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是当下语文教学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常乃德先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致力于历史教育活动,先后于吴淞中国公学中学、燕京大学、上海大夏大学、四川大学等学校任教。在其长期的史学研究和历史教学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教育思想。20世纪初是西学东渐的时代,常乃德勇于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试行“道尔顿制”来转变中国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在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中,常乃德提出了历史教育既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世
员工建言行为是员工参与管理的重要形式。根据文献梳理,本研究认为员工建言与否取决于领导者对员工建言的态度,而包容型领导作为一种典型的关系型领导风格往往对员工建言持有积极态度。目前,学者们对于包容型领导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本土单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从社会认同理论出发,探究员工组织认同在包容型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中介作用。同时,在中国背景下的员工长期受到“中庸思想”、“安分守己”、
成语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成语不仅具有很高的语言文化价值,更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成语内蕴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其生活性、流传性与教育性等特点,一度被作为幼儿蒙学启蒙的重要载体。随着时间的推移,成语故事涉及的古代事物或现象,因后来者对其逐渐陌生和缺乏了解,尽管它具有知识载体的特性,但现今在幼儿教育活动中却较少
本文主要通过对王蒙《葛稚川移居图》中“隐逸”思想的研究,以期揭示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是如何通过艺术生产活动表达对世俗和权势的反抗。结合隐逸思想的发展史以及社会背景下文人画的发展状况,探究文人隐逸思想的形成原因及发展脉络,深度剖析美学思想对艺术实践的指导作用,加深对文人山水画发展规律的认识与思考。文章以王蒙的代表作为根据,分别从王蒙生活的社会背景、隐逸思想的成因、作品的选题立意、构图形式、笔墨技法、
自2016年国务院出台两项《指导意见》拉开新一轮债转股序幕以来,至今已经有五个年头了,政策性债转股已经成为明日黄花。本文紧紧围绕新一轮的商业性债转股,对其市场化、法治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梳理和研究。文章第一部分是介绍破产程序的相关理论并明确破产债转股程序的法律依据,把握债转股的方向。首先,明确债转股可以适用到的破产程序,了解相关破产程序理论;在债转股的实行阶段,根据《公司法》《公司法解释
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均为其阅读对象。高中语文教材现代散文共13篇,占全册课文的16.6%,占现代文33.3%的比例;包含记叙、抒情、议论三种散文类型。可见,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现代散文作为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一,虽备受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但仍有不少教学问题。根据问卷调查分析,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生不知如何预习散文作品。第二,现
晚清民国之际,湖北骤然出现了一个人才大量涌现的高峰,其中,又以鄂东地区人才数量最多,“惟楚有才,鄂东为最”,成为鄂东区域文化史上的一大特色。本文着重选定教育、人物、著作这三项文化指标,借以呈现晚清鄂东人文具象,并思考其成因。晚清鄂东境内教育发达,府、州、县官学规制齐全,书院、义塾遍布城乡。官学方面,清代鄂东各地学宫普遍经历多次重修重建,顺治至雍正年间与咸丰至光绪年间是两次大规模修建期;学额分配上,
近年来,国内的初次犯罪率和重新犯罪率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同时犯罪主体的类型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问题都给监狱管理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并引发了公共管理问题,甚至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有效地促进监狱服刑人员再社会化,是改善这一现实问题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国内监狱管理模式仍无法摆脱“底线安全观”这一观念,缺乏对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的创新与实践。本文将运用公共管理相关知识,以及协同学原理、行刑社会化、行刑个
“主问题”教学法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余映潮老师首次提出,其观点与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观点不谋而合,并且“主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中学小说教学中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老化等问题,可以为当前的中学小说教学提供新的教学思路。通过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当前小说教学出现的问题分别是:小说文本解读知识贫弱、教学内容固化、教学方法老化、教学程序模板化;而小说教学中的“主问题”教学法也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