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及湿敏性能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sh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湿度测量在众多领域引起广泛关注,其应用范围涉及天气预报、农业生产、工业制造、历史文物保护及可穿戴电子产品等领域。湿度传感器作为检测湿度变化的重要工具,能够将虚拟的湿度信号转化为可读的电信号,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多数商业化湿度传感器以多孔型陶瓷为基材,由于其刚性结构和复杂的制备过程,限制了其在新兴可穿戴电子领域中的进一步应用。基于聚合物基体/导电填料体系构建的湿度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柔韧性,但常用的聚合物基材多为石油基衍生物,存在不可生物降解、耐久性不足及与导电填料相容性差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具有优异亲水性、高强度、良好柔韧性、来源广泛和可生物降解的不同尺度的纤维素材料与碳纳米管(CNTs)复合,构建纤维素/CNT基湿度传感器。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为主线,从结构设计的角度出发,一是放大纤维润胀对CNTs网络结构导电性的影响,二是提高传感器与湿度环境的接触面积以增加对水分子的吸附量,根据以上两点制备了柔性、自支撑纤维素纳米纤维/CNT(CNF/CNT)复合薄膜湿度传感器、基于CNF/CNT双网络结构的柔性纸基湿度传感器、静电自组装策略增强的柔性2,2,6,6-四甲基哌啶-1-氧化自由基(TEMPO)氧化纤维/CNT(TOCF/CNT)纸基湿度传感器、多孔CNF/CNT气凝胶湿度传感器及基于3D打印的图案化CNF/CNT支架湿度传感器。同时提出了CNF/CNT双网络结构、CNF/CNT/纸张纤维机械互锁结构、TOCF/CNT共形吸附结构、CNF/CNT多孔结构及图案化CNF/CNT支架结构等概念。进一步结合所测得的传感器的湿敏性能,阐明了传感器的结构与目标湿敏性能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构建新型纤维素基湿度传感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主要内容如下:(1)针对未改性CNTs难以在水中分散的问题,利用CNF的双亲性将其作为CNTs在水中的分散剂,制备均一分散的CNF/CNT悬浮液,然后通过真空抽滤法得到柔性、自支撑的CNF/CNT复合薄膜湿度传感器。CNF优异的亲水性有效增强了复合薄膜的水分子吸附性能,进一步提高了CNTs基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结果表明当CNTs的负载量为5 wt%时,CNF/CNT复合薄膜传感器在95%相对湿度(RH)下的灵敏度高达69.9%(ΔI/I0),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弯曲耐久性和长期稳定性。此外,结合传感器的湿敏性能对其湿敏机理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也探究了CNF/CNT复合薄膜湿度传感器在人体呼吸监测领域的潜在应用。(2)采用亲水性更好的羧酸化CNTs作为湿敏材料进一步优化传感器的湿敏性能(下同),利用涂布工艺将CNF/CNT涂料涂布到纸张基材的表面制备了一种双层结构的柔性纸基湿度传感器(PBHS)。由于CNF和纸张纤维优异的亲水性,当PBHS中CNF/CNT负载量为0.11 g/m~2时,传感器在95%RH条件下的灵敏度高达65.0%(ΔI/I0)。同时,PBHS也具有优异的线性度(R~2=0.995)和长期稳定性(超过三个月)。另外,原纸层与CNF/CNT层形成的CNF/CNT/纸张纤维的机械互锁结构以及两者之间的氢键作用增强了传感器层间的界面结合强度,PBHS在极度弯曲(最大曲率为22.2 cm-1)和多次折叠(50次)处理后,导电性和灵敏度均无明显变化。最后,展示了所制备PBHS在人体呼吸监测和空气湿度监测领域的应用。(3)通过TEMPO氧化处理在纤维表面引入负电荷,同时利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分散CNTs在CNTs表面引入正电荷,基于正负电荷间的作用力,构建了CNTs在TOCFs表面共形吸附的柔性TOCF/CNT(TC)纸基湿度传感器。TOCF/CNT共形吸附的结构设计,在保证传感器导电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放大了TOCFs吸水润胀对CNTs导电网络的影响。当TOCFs与CNTs的比例达到30:1时,TC传感器在95%RH条件下的灵敏度高达87.0%(ΔI/I0),同时,也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度(R~2=0.995)、良好的弯曲(曲率2.1 cm-1)和折叠(高达50次)耐久性以及长期稳定性(超过三个月)。最后,进一步展示了TC传感器在人体呼吸监测、手指湿度监测及空气湿度监测等领域的应用潜力。(4)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超轻、高强、多孔的CNF/CNT气凝胶(CCA)湿度传感器,动态水蒸气吸附结果表明气凝胶的多孔结构能够增加CCA传感器对水分子的吸附量。当CNTs负载量为15 wt%时,CCA传感器在95%RH条件下的灵敏度高达87.3%(ΔI/I0),其在不同湿度范围内对水蒸气的吸附行为可以通过准一级吸附动力学方程进行描述。另外,CCA传感器也表现出优异的线性度(R~2=0.996)和长期稳定性(超过两个月)。CCA传感器的初步应用表明其对人体呼吸监测和手指湿度监测展现出良好的响应性能。(5)利用CNF的双亲性和CNF油墨的高粘度及剪切变稀的性质,制备CNF/CNT导电油墨并采用3D打印结合冷冻干燥技术制备了图案化CNF/CNT支架(CCS)湿度传感器。基于CCS传感器分级的毫米级网格结构和微纳米级的微观孔结构,实现了对传感器灵敏度性能的精准调控。当打印油墨中CNTs的负载量为15 wt%、打印密度为15%、传感器的厚度为2 mm时,所制备CCS传感器在95%RH湿度条件下的灵敏度高达526.7%(ΔR/R0)。此外,CCS传感器也表现出优异的稳定性(两个月以上)。对CCS传感器应用领域的初步探索表明其对人体呼吸监测、人体语音识别及手指湿度监测展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锂硫(Li-S)电池因其高理论能量密度(2567 Wh kg-1)、环境友好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Li-S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长链多硫化锂在电解液中溶解与迁移,会导致活性物质的持续损耗。此外,Li-S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较大的体积变化(约80%),影响电极的结构稳定性。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Li-S电池的循环寿命。粘结剂是电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分,其在维持电极结构完整性、保证活性物
在水体中重金属离子难以生物降解,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人们采用不同方法脱除在水体中重金属离子,其中,黏土基吸附材料应用尤为广泛。伊利石/蒙皂石混层黏土(伊/蒙黏土)是一种分布广泛且储量丰富的不规则间层(混层)黏土矿物,然而,将伊/蒙黏土应用于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研究鲜见,尤其是纳米粒级伊/蒙黏土及其复合材料。本论文构建和制备了含无机纳米颗粒(四氧化三铁)和/或有机质聚合物(3-氨丙基三
我国的石油与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使我国一次能源长久以来以煤为主。丰富的煤炭资源使煤化工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批商业化运行的新型煤化工项目落地建成。然而,煤和化工产品之间的氢碳原子不匹配导致了煤炭资源利用率低和碳冗余,使煤化工面临着高碳排放和高能耗问题。本文以典型的煤制甲醇过程为研究对象,调研了某煤化工厂的煤气化和煤焦化装置,发现将气化和焦化两个过程进行耦合可以实现煤炭的分级分质利用。在此基础上,
柔性薄壁椭圆轴承(Flexible thin-wall elliptical bearing,FTEB)是谐波减速器中波发生器的核心零部件,特殊的椭圆结构使其在工作中长期承受循环交变应力载荷,极易发生故障。由于运动特性的不同,普通滚动轴承的故障特征频率理论不适用于FTEB,而且FTEB的微弱故障特征在强背景噪声下会被掩盖。因此本文在FTEB的运动学特性分析基础上,研究其微弱故障特征提取及诊断方法。
近年来,以共轭聚合物(或共轭小分子)为代表的有机半导体因为其具有柔性质轻、可溶液大面积印刷加工等优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应用于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PSCs)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等光电子器件方向。其中,PSCs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器件,在近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步步靠近商业化实际应用。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共轭聚合物的能级调控策略及共混形貌优化手段,以探索相关研究对光电器件性能的提
由于交通事故、自然灾害、手术创伤和战争等引起不可控制出血造成创伤性死亡已成为全球关切的健康问题,因此开发快速、有效、安全的止血材料成为迫切需求,而具有优良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能的天然高分子止血材料受到青睐,成为现代止血材料领域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本论文针对目前止血材料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开展定向氧化耦合热挤压3D打印构建氧化淀粉凝胶材料的研究。建立了漆酶-TEMPO体系定向氧化及其调控淀粉吸水性能的
化学镀镍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包括镍-有机配体络合物和低价态磷酸盐,其现有的处理策略通常是采用两步法,即高级氧化工艺(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es,AOPs)结合后续的絮凝沉淀过程实现这些污染物的有效去除。此类技术对化学药品(如氧化剂、絮凝剂和碱等)或能源的消耗量大,且容易诱发二次污染。化学镀镍副产物亚磷酸盐(phosphite,HPO32-)具有还原性、动力学稳定性和难生
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储能系统和新型用电设备的不断发展,人类社会对电化学储能的需求快速增长,并且也对储能电池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高能量密度、快速充放电、高安全性和低成本等。新型储能体系例如钠离子电池和水系锌离子电池的发展对于满足这些需求有着重要意义。而设计和研究合适的电极材料对于实现高性能钠离子电池和锌离子电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这些二次电池的正极材料所面临的问题,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
近年来,由废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开发可生物降解聚合物材料是缓解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聚乙烯醇(PVA)是一种性能良好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被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由于PVA分子主链上含有的大量羟基,使得PVA熔融温度与分解温度非常接近,不利于熔融加工,通过化学改性或共混改性可以降低熔点,但通常会造成其力学性能严重下降;此外PVA耐水性差,功能单一,这些缺点极
固体氧化物电池(SOCs)具有化学能-电能转换效率高、燃料多样化、排放污染物少等优势,被认为是一种颇具前景的能源转化装置。然而缺乏高效稳定的电极材料导致SOCs难以实现大规模应用。钙钛矿相氧化物(ABO3)以其结构稳定、组成可调等优势作为电极材料而被广泛应用于SOCs领域。在高温工作条件(>600oC)下,研究者发现钙钛矿表面往往存在阳离子偏析,这极大地改变了电极表面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而影响电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