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亘古不变的关键词。而作为地方政府,在各项税收工作的开展中也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手段的税收竞争。在我国实行“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下,在当时统一收支的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只是中央政府政策推行的执行者,并不具有自主权利来制定具体的政策,也不能充分发挥地方特性来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着地方政府为争夺税收利益而开展的税收竞争。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1994年分级分税制改革,我国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政策下具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相对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为了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了更好的完成绩效考核,各级地方政府针对税收资源展开了激烈的竞争。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品更新换代,提高生产力,进而促进地区间经济水平的发展。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增加地区的财政收入,采取了各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及其他隐性优惠来争夺税基,希望通过实施税收优惠政策来提高当地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但税收竞争到底能否促进技术创新水平以及具体的影响程度仍是学术界争议的话题。税收竞争存在良性税收竞争与恶性税收竞争,恶性税收竞争由于税收优惠等政策的盲目实施会降低政府的收入,使政府没有充足的资金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导致区域基础设施不完善,地区间的基础设施完善与否的差距拉大,反而从侧面不利于创新环境的营造。在这种情况下,对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效应进行研究,进而明确其影响效应,同时也可以促使各级政府更好的采取措施规范税收竞争,降低恶性税收竞争的影响。因此,本文以税收竞争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对我国区域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效果。本文主要研究地区间税收竞争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第一章节为绪论,主要是针对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创新点等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为理论分析,首先针对税收竞争相关概念和分类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税收竞争的原因及表现形式,并在参考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类似区位熵的方式来对税收竞争程度进行衡量。第三部分为作用机理分析,通过研究地区间税收竞争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并结合空间计量学中的空间集聚效应相关理论展开分析。第四部分为计量实证分析,在验证税收竞争存在性的基础上,利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对税收竞争程度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展开研究,并把税收竞争程度分为低税收竞争空间、中等税收竞争区间和高税收竞争区间,并分别分析不同区间对技术创新水平不同影响。第五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总结,随着税收竞争程度的增加,税收竞争对技术创新水平的影响呈现出倒“V”形的非线性关系。税收竞争在不同强度区间内对技术创新水平会有不同的影响。最后,针对上述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中发现的税收竞争对技术创新水平不同影响区间所存在的突出问题,本文结合我国当前国情分别从地方政府绩效管理体系、转移支付制度等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