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入优化,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的转变,绿色发展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发展理念与方向。对于实行集体林权制度的有林区而言,自国家发布相关生态保护政策中明确规定全面禁止天然林的商业性质采伐行为后,探索其经济发展新模式成为客观现实的必然要求。这就意味着原有的单一木材产出模式已经终结,其出路必然是朝着多元化、产业链、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因此,整合林下资源,发挥区域优势,形成有地方特色的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相关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内容的林下经济产业带,成为当前有需求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对于实现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保护生态资源环境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选择东宁市为具体研究区域,作为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生态产业是其重要的发展方向。该县域城市具有多山地貌,林业资源十分丰富,对于林业资源产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论文首先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总结现有的关于林下经济、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理清研究思路。接着通过对东宁市林下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成因,目的在于判断当前制约其林下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后通过上述分析,参考现有研究成果,从经济性因素和生态性因素两个方面归纳总结东宁市林下资源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并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构建东宁市林下资源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以明确影响因素的主次。最后根据评价结果,结合东宁市发展实际,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