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于2004-2006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农学院试验农场进行,选用两个品种大豆(吉50、辽93008),采用大田试验,结合砂培和实验室生理指标测定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系统的研究了不同品种、不同茬口处理下,大豆的形态差异及重茬效应机制,主要试验结果如下:
吉50与辽93008的形态指标的变化规律都是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且正茬高于重茬一年,重茬一年高于重茬二年。吉50与辽93008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是随生育期的推进先增加后降低。光合速率为双峰曲线,峰值分别出现在上午9点30和下午2点。且正茬高于重茬一年,重茬_年高于重茬二年。吉50与辽93008的籽粒蛋白质与粗脂肪含量随生育期的推进逐渐增加。但正茬、重茬一年、重茬二年间无明显规律。
在连作条件下,大豆的叶面积,分枝数,结荚数,花数,荚重,叶重都有所降低,并且重茬二年比重茬一年的降低幅度大。其中重茬一年的叶面积,分枝数,结荚数,荚重分别比正茬减少的幅度小,重茬二年各指标与正茬相比,减少的幅度比重茬一年大。产量的变化规律亦是正茬大于重茬一年,重茬一年大于重茬二年。
根茬腐解液抑制了大豆种子的萌发,表现在1:1000-1:10倍浓度的根茬腐解液对发芽势的抑制率为11.9%-25.4%、发芽率的抑制率为18.7%-33.9%、胚根长度减少2.7%-29.0%、芽长减少2.8%-21.8%、侧根数减少4.5%-39.6%。1:10倍浓度根茬腐解液处理的大豆种子与ck相比子叶储藏物质的转化率下降6.3%、萌发5天的脂肪酸含量减少27.3%。
高浓度根茬腐解液使大豆细胞膜透性增加,低浓度与ck比差异不显著。相同浓度不同茬口间差异主要依据浓度高低,高浓度不同茬口间差异显著,低浓度不同茬口间差异不显著。高浓度根茬腐解液使大豆叶片内保护酶活性降低,低浓度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相同浓度不同茬口间差异主要依据浓度高低,高浓度不同茬口间叶片内保护酶活性降低差异显著,低浓度不同茬口间叶片内保护酶活性降低差异不显著。高浓度根茬腐解液使大豆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低浓度差异不显著,高浓度根茬腐解液使大豆叶片中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含量与ck相比增加,低浓度与对ck比差异不显著。相同浓度不同茬口间差异主要依据浓度高低,高浓度不同茬口间差异显著,低浓度不同茬口间差异不显著。
两个品种大豆根面细菌随生育期呈递减趋势,品种间无差异。这两个品种根面的主要优势菌为镰孢霉,成熟期根际的优势菌也是镰孢霉。细菌、真菌、镰孢霉菌均随重茬年限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在连作的条件下,无论是吉50还是辽93008,均造成根面、根际真菌种类单一化,根面细菌数量的减少和病原菌(镰孢霉)数量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