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身体美学不仅仅是关于身体的美学,更是从身体出发的美学。荀子的“身体”在本质上不同于西方传统哲学中身心二元对立中的身体,而是一个身心一体的整体。荀子思想中的身体是由形躯、气和心共同构成的整体,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征:一方面,人的身体是一个自然的存在。天然生成的人具有各种感官欲望,其中包括对物质财富和物质享受的欲望以及对权力的欲望。荀子肯定人的本然欲望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人又不仅仅作为单独的个体存在,人还是处于社会中的人,没有脱离群体而存在的自然人。相应的,人的身体是处于社会中的身体。荀子认为如果顺从人的本性,就有可能因为满足个人的欲望而引发整个社会的争、乱、穷。由此,荀子提出要用礼来规范人的欲望,使每个人都能在合理的范围内得到欲望的满足。自然的身体在经过礼的规范后,凸显出“身体”作为社会文化性的存在,实现生命的完满。荀子认为合于礼的身体呈现出来的状态就是美的,具体表现为衣、食、住、行、言语、容貌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内在的精神气质之美。荀子所说的这种身体美体现在理想人格的养成过程中。这一过程表现为由士→君子→圣人的人格进阶路径,它需要经过一系列“化性起伪”的修身功夫。这主要包括向外学习和向内自省两个方面。向外学习主要就是向老师学礼,然后把学到的礼践行到日常的生活中,进而转化为具体的身体行为;向内自省主要就是要时刻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合乎礼义,同时注重养心。在经过这一系列的修身实践之后,就能达到荀子所说的具备“全”、“粹”之美的“成人”状态。不同于孔孟,荀子在“成人”的路径上遵循由外而内的修身向度,注重通过外在的学习改变人的本性。另外,荀子较孔子在对德性完满的要求之外,增加了知性的成分。荀子所说的“成人”中兼有德性和理智的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儒家“成人”理论的突破和超越。荀子关于什么样的身体才是美的问题的思考,可以引发人们对当下盛行的“人造美人”之风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