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哗与沉淀——20世纪大禹研究

来源 :温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xc03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禹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已全方位渗透浸染中国民众的生活世界。对大禹文化的研究,在上世纪初被疑古学派的历史研究所引爆,其后渐成学术界热点。本论文就是对20世纪大禹研究的研究,把其置于20世纪这一历史情境,爬梳阐释文献,试图梳理出大禹研究的历史脉络,并对之反思。本论文共五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释本选题的意义及研究路径。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已有研究鲜有对20世纪大禹研究的清理和反思。
  第二章分析论述疑古学派的大禹研究,主要以顾颉刚、杨宽和梁启超为主展开。通过对三人关于大禹研究的分析可知疑古学派对大禹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禹的神职和功绩来展开的,他们想通过探清神话的本原来重建传说时代的古史体系,将“古史辨”神话学派的研究推向了最高峰。
  第三章阐述评价神话学派的大禹研究,以丁山和孙作云为例。二者主要运用比较神话学、语言学以及图腾理论的观点来探究大禹的神话形象。孙作云还创造性的通过游戏来勾稽古史,打破了单一研究方法的束缚,呈现了新的大禹神话研究方向和思路。
  第四章对文化人类学派的大禹研究进行总结反思。他们对于大禹神话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西方神话学研究理论的影响,运用人类学的理论来证明中国神话来源于民间风俗。闻一多主要是通过图腾展开大禹研究的,解决了关于禹的记载复杂多样,集动物、人、神于一体的问题,同时还原了鲧禹治水真相。叶舒宪认为鲧禹神话是潜水造陆型创世神话,而鲧禹化熊是死而复生的神话原型。
  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回顾和总结,20世纪的大禹研究在经过不同学科视角下的众声喧哗后随着时间慢慢沉淀,其中有不少闪光点,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今后的大禹研究需要把大禹传说作为整体来看待,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新出土的考古发现,更加全面的理解大禹传说。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深入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人民币汇率的波动进一步趋于市场化,波动周期更为频繁。从微观层面看,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我国企业的涉外业务日益增多,汇率变动通过影响原料价格、商品价格、融资成本等直接影响企业的利润,进而影响企业价值。对企业而言,准确识别、测度并管理企业的外汇风险,能够提高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与综合管理水平。从行业层面看,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国际贸易环节处于基础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呈现出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与货物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共生的状态,而服务贸易研究领域著名的Burgess推论从理论方面对服务贸易差额与货物贸易条件的联动关系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囿于内生性问题等因素的困扰,对Burgess推论尚缺乏系统的实证检验。基于上述实践与理论上研究意义,本文尝试利用跨国数据对Burgess推论进行检验。  Burgess推论基于2×2×2的标准H-O-S模
学位
检察机关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是指检察机关在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之前,必须先向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这是行政公益诉讼必经的前置性程序,具有其特定的方式。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从顶层设计层面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理念,自此治理现代化问题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目标。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广大乡村地区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发展水平,而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治理能力的提升也直接影响着国家整体治理能力的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基。但在实际社会中,我国乡村地区发展起步较晚,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乡村社会发展受经济、人才、
学位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我党如何从政治层面入手,加强和推进自身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十九大上,习近平明确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步入了新时代。在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更加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习近平关于党的政治建设重要论述正是针对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所面临的各种新的形势和新的情况所提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所取得的
学位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是国家主流文化中的核心部分。地方性红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与改革实践的环境中逐渐积淀起来的具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有良好的群众基础,能更好地引导人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和肯定,凝聚社会共识,使人民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来。因此,在新时期需要结合新理念,使地方性
《申报》自1872年创刊至1949年停刊,总计出版25599期,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华文报刊。在其70多年的出版过程中,力求以“不偏不倚”为办报宗旨,对近代中国早期思想传播有重要贡献。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碰撞。《申报》作为当时普通受众重要的信息来源,虽然并非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阵地,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报道,自19
民事检察抗诉权,是检察机关独有的,针对人民法院在民事审判活动中作出的生效裁判,发现法律规定抗诉情形之一,依法提出抗诉,引起审判监督程序的一种权力。民事检察抗诉权来源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是为了纠正不公正的生效裁判,以实现司法公正。这项权利的引入立足于我国国情,是对域外优秀法律文化和实践经验的借鉴和吸收,时代性很强。但是随着民事检察抗诉工作的不断推进,阻碍民事检察抗诉工作有效运行的因素逐渐暴露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基层党的建设。不久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因此,探讨城市化进程中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思路,总结城市化进程中的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模式,这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的要求,是破解城市化进程中的基层党建工作中遇到的新环境、新问题、新任务及新挑战的需要,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关乎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基层治理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组织的基层单位,研究基层党组织在农村社会治理和创新中的作用尤为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运用治理有效为目标,构建完善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治理体系。以党建为引领,以提高组织力为重点,发挥基层党组织功能嵌入,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