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向现代发展的生命源泉,是民族凝聚力和情感动力的源泉。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冲击,文化趋同化现象日益凸显,文化大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纪录片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影视艺术载体,其纪实性与艺术性可以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更加客观、立体的方式展现给观众,从而使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最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当前文化语境下,纪录片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载体,其创作越来越重视对艺术性的追求,叙事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并呈现出以故事化叙事为主的态势。多样化的叙事元素在丰富纪录片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同时,更调动了受众的观看欲望,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效果。本文以非遗纪录片作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作为理论基础,结合毕业作品《同辛同得》从四个部分探讨故事化叙事的相关问题。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非遗纪录片故事化的发展脉络和叙事特点进行梳理,将国内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分为萌芽、兴起、繁盛三个阶段,提出当前非遗纪录片呈现故事化叙事为主的发展态势。其次,运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以《我在故宫修文物》作为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片中的解说词、人物、采访、镜头等故事化叙事元素,从创作手法上把握故事化叙事的尺度,并结合对其他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元素的分析,提出解说词的主叙位表达不当、圆形人物的单一刻画、冲突的内卷化是限制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发展的主要问题。最后,基于以格雷马斯的符号学矩阵理论和行动元理论为代表的叙事学理论,结合毕业作品《同辛同得》,分析故事化叙事的具体策略,分别针对解说词、人物、冲突三个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精炼解说词,保持客观性;设置多种行动元,强化人物故事性;运用冲突类型与原则,增强纪录片的戏剧性三个策略。本文结合中央电视台播出的非遗纪录片实例及毕业作品《同辛同得》对非遗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进行分析,期望揭示出影响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叙事发展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探究非遗纪录片中各行动元之间的关系,拓展非遗纪录片价值的广度和深度,尝试系统化、多视角对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叙事进行研究。同时,也希望借此研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关注非遗传承者,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其他文献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力日益加深,赛后奥运场馆的有效利用成为奥运会成功与否的重要评判标准,奥运场馆赛后利用必须跟随城市发展战略、体育产业战略,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价值。进入新时代以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治理能力提升的需求日渐加强,北京市作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和2022年冬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需要从城市治理的视角入手,探究奥运场馆的功能定位及运营策略,这对于北京市实现“国际体育中心城市”的目标定位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在市场中抢夺有利位置,占据先机,大型装备制造业逐渐改善了原有的生产方式,购买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大量的先进设备使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的比例逐渐减少,制造费用占比不断攀升。因此,传统的成本核算模式的弊端不断显现:高估工艺简单、产量高产品的成本,低估工艺复杂、产量低产品的成本。错误的成本信息,将会导致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中出现重大失误。作业成本法的应运而生,让企业看到了希望。
中概股是中国境内的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市,但是主要的经营实体还是在国内。中概股之所以选择在海外市场上市的原因之一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繁荣的资本市场相比,我国的资本市场起步较晚,从刚开始建立到现在,只经历了短短的几十年。在这几十年的建设中,我国资本市场的上市制度建立的尚未完善,对各个中小企业的上市条件纪委苛刻。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我们中国本土的企业因为上市的需要,选择了海外较为宽松、发达的资本市场上市
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转型之际,现有的破产重整制度逐渐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面对未来的发展形式,通过破产审判工作尤其是发展多元化重整制度帮助经济转型升级和服务供给侧改革是现实需求。近年来,预重整制度受到日益增多的重视。其相对于传统司法重整程序和单纯的庭外重组都有其优点。预重整的实施可能成为法治服务市场的一项有力举措。在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国内实践案例的情况下,有必要结合案例对预重整进行研究。我国的预重整制度
大数据尤其是教育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使教育进行发展与变革,而对学生进行学习干预是学生进步的重要途径,教育大数据驱动下个性化学习干预的实现有望成为可能。本研究从教育视角去分析技术对学习干预发展的影响,并对教育大数据的发展背景、应用情况、分类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凝练,从学习干预模型出发,结合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证实了在教育大数据驱动下干预模型转变的可能性,实现教育大数据驱动下
本文以茌平十二生肖剪纸艺术特点在创作中的启发为前提,剪纸作为民间独有的一种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形式感。剪纸特点使艺术品最具有感触性,剪纸艺术依据自身需求转变了本土的形态,使其作品自由发挥,赋予特别的形象意蕴,来表达人们丰富的情感。本文以茌平十二生肖剪纸为题,十二生肖是我们民族独有的文化特性,众所周知十二生肖剪纸以动物作为图案,以十二为成数,犹如一只永不停息的河流,承载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以一种富
消费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属人属性使得消费文化成为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经济与文化、政治相互交融,深入研究中国消费文化有助于我们了解中国消费文化发展历史脉络,把握当前社会发展现状,对指导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中国作为一个十四亿人口的消费大国,消费文化建设成为巩固中国经济平稳向前发展三驾马车中消费一环的重中之重,生产决定消费,消费为生产创造动力,
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冲击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和渠道,也挑战着学生深度阅读和整体阅读的能力。“群文阅读”是近年兴起的阅读方式,也是一种新型阅读教学方法,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对阅读能力的要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凝练了“语文核心素养”,并以此为纲设计了18个“语文学习任务群”。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对学生的阅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现有文献研究成
高中是基础教育的阶段之一,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高中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良好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质量的保证。但高中课堂中频繁出现的问题行为却打乱了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高中生课堂问题行为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策略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在整理文献的基础上,以L市C中学为例,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详细调查了高中学生
“元阅读”教学是在语文科课程发展的基础上,借鉴多年来语文界人士对阅读教学的理论及实践探索的经验,基于阅读学理论的学科体系及接受美学、元认知心理学等理论基础,并结合新时代新课标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吸收“言语教学论”“语感中心说”等成熟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精髓,加之一定程度的创新所构筑出的新的语文阅读教学理念。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元阅读”教学理念研究的背景。首先,揭示阅读学理论与阅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