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青少年对自我的探寻:《麦田里的守望者》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uihe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美国文学“现代经典成长小说”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著名遁世作家杰·戴·塞林格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于1951年出版,一经问世便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小说描述了主人公经历的青春期自我危机以及他无助的探索和追寻过程。 作为童年时代和成年时代过渡期的青春期是人一生中一个特殊和关键的时刻。《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霍尔顿正是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他所面对的是二战后美国文明迅速发展所带来的诸如伪善、异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本文从青少年心理学入手,分析霍尔顿成长路上寻求自我的艰辛历程。青少年面临两个问题:我究竟是谁和我将会成为什么样子。他们留恋熟悉的天真童年,害怕踏入陌生腐败的成人世界,经受着艾里克森所称的“病症延缓期”之苦,在变与不变之间艰难地挣扎。同时,霍尔顿的自我危机还表现在自我形成的两个重要方面,即事业和性爱两方面的自我形成的失败。在寻找自我的历程中,霍尔顿的小妹妹菲比的真爱唤醒了他那孤独寂寞的心灵,使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社会。同时,通过自身的顿悟,霍尔顿意识到所谓的“美丽新世界”根本不可能存在以及回归现实的必要性和成长的必然性。然而,面对强大的社会现实,霍尔顿没能找到一条独立于社会的肯定自我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追寻历程毫无意义,因为敢于对社会规范和价值体系提出质疑并进行反抗的勇气本身就是所有意义的源泉。 通过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分析,可以对青少年心理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霍尔顿不仅代表五十年代青少年的特点,他实际上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青少年的共性问题。另外,霍尔顿的经历也揭露了二战后美国社会的腐败堕落,物质生活丰足而精神生活贫乏。正如美国文艺评论家大卫·盖洛威所论述,“霍尔顿是西方社会的代表,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批评者”。
其他文献
发表于1899年的《觉醒》,是十九世纪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1851-1904)的代表作。二十世纪下半叶,社会在许多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然而女性追求自我身份确立以及自由的行为却
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环节,就很难完成语言教学的目标。目前国内对于词汇教学的研究多集中在对于词汇学习策略,词汇教学方式,词汇习得方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