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热毒病机文献整理及证治规律研究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sta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文献研究、数据挖掘分析及网络药理分析方法总结历代医家诊治热毒证型胸痹心痛之理法方药,以丰富胸痹心痛之热毒病机学说之现代科学内涵,同时指导临床热毒证型冠心病用药。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华医典》电子书及数字化医古文献平台,与手工检索纸质书籍的方法相结合,收集历代医家诊治热毒证型胸痹心痛经验及遣方用药,按照严格的纳入、排除及分组标准对收集的临床用药信息进行筛选并逐条记录于Excel表中,并进行用名规范化、去重、二维化等数据清洗操作,形成数据挖掘池。导入SPSSStatisitics软件中,运用描述统计分析对药物使用、出现频次,统计药物性味归经功效等信息,初步判断用药潜在规律;根据临床信息将历代临床案例分组,比较热毒证型组与对照组之用药频次、所用药物性味归经功效之差异,揭示热毒证型胸痹心痛用药特点;根据药物使用频次筛选出胸痹心痛常用药物,对常用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探究药物配伍规律,揭示热毒证型胸痹心痛之核心用药组;进一步对核心药物组成作网络药理学分析,于各大生物信息数据库中下载研究所需药物有效成分、活性成分作用靶点以及疾病靶标信息,根据信息绘制网络结构,揭示热毒证型用药干预冠心病进展的现代药理途径。
  结果:
  通过查阅,总结自先秦时期至晚晴民国时期历代医家对胸痹心痛热毒病机学说的阐释,检索得临床医案著作共涉及69本,筛选得到胸痹心痛临床案例共181条,所用药物共183味;其中可辨证为热毒病机的共34条,所用药物75味。总体用药各项频次统计结果如下。药性以温药为首;药味以辛味为首;功效排名前三:理气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补虚药;归经排名前五:胃经、肺经、脾经、心经、肝经。系统聚类得到4项潜在病机要素:痰湿、脾虚、气滞血瘀、肺实。对于胸痹心痛热毒证型组,药性以寒药为首;药味以苦味为首;功效排名前三:化痰止咳平喘药、理气药、清热药;归经排名前五:胃经、肺经、脾经、心经、肝经。系统聚类得到6项潜在病机要素:痰湿、脾虚、痰热、气滞血瘀、肺实、郁热。对热毒证型组用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强关联药对信息14条。根据节点度值的思想,节选支持度百分比>15%的药物关联网络得到热毒证型胸痹心痛的核心用药:黄连、半夏、陈皮、茯苓、川楝子、延胡索。根据核心用药,通过TCMSP数据库检索,设定OB≥30%且DL≥0.18,并利用TCMSP数据库中的靶点预测功能获得靶点,整理去重后最终得到得到79个有效成分,对应药物靶点224个,与GeneCards数据库中获取的与冠心病相关得分排名前500的疾病靶标取交集,得到共同作用靶点73个,同时绘制韦恩图及“活性成分-靶点”网
  络图,节选度值出排名前4的成分分子槲皮素(quercetin),柚皮素(naringenin),川陈皮素(nobiletin),黄芩素(baicalein),多具有抗菌抗病毒、抗氧化、解热镇痛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脑血管、保护神经等调节作用;度值排名前5的靶点:诱导型环加氧酶(PTGS2)、组成型环加氧酶(PTGS1)、钠通道蛋白的5α亚单位(SCN5A)、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H成员2(KCNH2)、β2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2),参与免疫和炎症反应、细胞代谢、增值、迁移、凋亡、血管生成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绘制靶点蛋白互作网络,度值前五为白细胞介素6(IL6)、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使用R语言对共作靶点行GO功能富集分析,涉及机体对营养水平、对氧气水平、对脂多糖的反应的调控,以及干预循环系统中的血管进程、管径的调节等,以上均可为治疗冠心病的关键途径;使用R语言及metascape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经简单聚类后,得到结果得到前20组KEGG聚类,共127条KEGG富集通路,显著性最高的通路为AGE-RAGE信号通路,癌症通路,TNF信号通路等,代表为AGE-RAGE通路,其类别下还包括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涉及MAPK,NF-κB,PI3K-AKT,Jak-STAT等信号通路。
  结论:
  1.研究表明,以外感、气滞、食伤、劳逸失节等为病因,以郁热兼化六邪为基本病机,病位在心,多涉及脾胃,病势多延绵,但从毒化可进展迅速,临床多以胸痹心痛为主症,兼发热、烦渴、喘咳等为临床表现,舌红苔黄腻或燥、脉滑数或弦细;2.结合文献及医案统计研究表明,历代医家在热毒证型施治的过程中具有以下特点:以清热为大法,多予芩、连,慎予桂、附等辛温热药,兼顾痰瘀气滞,随症加减解表、祛痰、活血、养阴等药物,并重视肺、脾胃;3.根据药理网络研究,提示对热证的治疗可体现在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以及对交感神经兴奋的抑制两方面;胸痹心痛热毒病机学说中的气郁化火、湿蕴生热、热聚从毒等观点,或可以AGE-RAGE信号通路、流体剪切应力和动脉粥样硬化通路、与癌症过程相似的炎症因子通路等生化过程予以解释,提示运用现代医学解释中医胸痹心痛传统理论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临床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热毒证素分布规律  目的:  归纳AMI患者证素分布规律,着重研究热毒证素的分布特点,为更好地指导临床提供依据。  方法:  本部分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AMI,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收住我院心内科患者的症状、体征及住院期间相关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并对资料进行
目的:观察和评价关中李氏骨伤流派关节理筋手法治疗足底筋膜炎的超声影像学表现。  方法:收集2018年09月到2018年12月期间,西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的足底筋膜炎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收集的足底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法治疗组、冲击波治疗组与针灸治疗组,每组30例;此外收集30例正常人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并详细记录三组患者在首次治疗前、首次治疗后、末次治疗后的传统检测和超声影像学检测结果
目的:结肠曲综合征是一种常见多发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常易误诊及漏诊,至今尚无特效疗法,目前临床报道本病较少,尚未引起足够关注。本次研究通过加味半夏泻心汤及莫沙比利治疗结肠曲综合征患者前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探讨加味半夏泻心汤治疗气机失调证结肠曲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明确该病及推广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依据。  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西安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及住院部
目的:  研究巴戟天寡糖对环磷酰胺致骨质疏松小鼠骨密度、骨微结构、碱性磷酸酶等指标的影响,探索巴戟天寡糖防治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为巴戟天寡糖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57只4周龄的SPF级健康KM雄性小鼠,体重约20g,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抽取11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6只小鼠予腹腔注射0.015mg/g(浓度为3mg/ml)的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 CPA)进行
学位
目的:  研究不同中医证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骨代谢水平。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2月-2020年1月我院三骨科及三骨科保髋区因股骨头坏死初次住院接受治疗的患者401例作为试验组(坏死组),81例交叉韧带或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骨代谢水平的差异。根据中医证型特点,将坏死组分为痰瘀互结证、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3组;根据骨代谢指标的性别、年龄特点将坏死组男性分为青中年(18
目的:  回顾性观察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超临界尺寸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探讨不同剂量的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股骨骨缺损处诱导膜内成骨因子的表达及植骨生长矿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4年6月至2019年5月我院采用诱导膜技术治疗的18例骨缺损患者的资料,从术后骨临床愈合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痂评分等方面评估诱导膜技术在修复创伤、骨髓炎等原因所导致的大段骨缺损
学位
1.研究背景与目的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常常作为多种疾病的致病因素之一。烟草依赖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范畴,证实烟草依赖是一种慢性精神类疾病。统计显示,我国吸烟人数已超3亿人,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烟草消费国和生产国,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加入WHO《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国内控烟力度不断加强,人们对烟草危害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戒烟研究也在不断进行。针
学位
目的:  本课题通过观察针刺结合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单用小青龙汤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对比,验证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是否有效。基于网状meta分析探讨针刺联合中西医治疗措施对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比较,验证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有效性。通过动物实验构建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来探讨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其发挥作用的相关分子生物学通路、免疫调控机制,为针刺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炎反复出现为主要症状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为滑膜炎及侵袭性新生血管翳形成,随着病程进展又往往会出现骨质破坏。关节的肌骨超声检查可以让医生直观地了解患者关节的滑膜增生、关节积液、滑膜血管及骨破坏的情况,对医生临床诊疗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在中医里,肾与骨密不可分,“肾主骨生髓”,“肾气平均,筋骨劲强”,说明了肾气充足,筋骨
学位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肾虚与类风湿关节炎贫血关系,探索肾虚在类风湿关节炎贫血中的作用,从而为类风湿关节炎及类风湿关节炎伴贫血的治疗提出新的临床依据。  方法:  1.本研究共纳入6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年龄均在16-65岁之间),结合患者病史,根据中医肾虚证候划分为肾虚RA组、非肾虚RA组。  2.收集纳入患者的一般情况(如年龄、性别、病程)、血液分析(如RBC、MCV、HGB、PLT、WBC、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