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理性预期均衡理论模型中,资产定价研究大多只是基于单一基本面的假设。事实上,资产价格通常受多个不同维度的基本面影响,如宏观经济、公司财务、专利技术等。由于投资者的信息获取方式、信息获取时间以及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存在诸多差异,因此,多个基本面带来的信息异质演变成投资者信息结构的异质。获取了基本面信息等同于知晓资产价格未来变化的趋势,投资者可依照信息做出与之匹配的风险溢价调整,并形成相应的交易策略。针对不同的信息结构,投资者利用信息进行交易的策略也将有所不同。与此同时,伴随信息异质性而来的信息内生性以及均衡多重性问题将使得策略求解变得复杂。为刻画日趋复杂的金融市场,有必要从信息异质性出发,分析在多基本面市场中投资者形成的交易策略,进一步为学术研究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应用参考。本研究在理性预期框架下,引入异质信息结构,构造信息获取模型以及信息披露模型,重点探讨获取不同信息的投资者交易策略相互影响的内在机理及市场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市场均衡条件,分析异质信息结构下市场流动性、价格信息含量、期望交易量以及社会福利等市场微观特征。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在信息获取模型中:(1)异质信息结构下,掌握股票基本面信息的价值投资者采用“投机”策略;获取市场流动需求信号的技术投资者则采用“冲销”策略与“追涨杀跌”策略。(2)技术投资者对需求信号不同的预期,将导致他们采用不同强度的“冲销”策略,进而金融市场存在多重均衡。(3)信息市场中,价值投资者比例的增加,使得价格的信息含量增加,从而技术投资者通过“搭便车”更容易从价格中获取信息,信息获取表现出策略替代。价值投资者的期望效用高于技术投资者的效用,故投资者成为价值投资者的激励增加。第二,信息披露模型中:(1)在两个基本面的异质信息结构市场,不管信息披露与否,两种类型的知情交易者均保持采取“投机”策略和“做市”策略。信息披露后,信息优势增强的异质知情交易者将同源知情交易者的部分交易挤出市场。(2)当投资者的交易强度大于某一特定阈值时,交易强度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策略互补;小于该阈值时,交易强度之间则表现为策略替代。信息公开披露导致策略替代更易产生,能够降低逆向选择风险,最终削弱知情交易对市场的冲击,增强金融市场的稳定性。(3)信息被完全揭示时,市场流动性最佳;知情交易者的收益最大;但是可能导致价格信息含量低下,恶化市场效率。本研究分析讨论了异质信息市场下,投资者的研究策略以及公开披露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发现该市场中公司披露的信息并非越精确越好,强制披露可能导致过犹不及的结果。研究结论将丰富理性预期均衡理论,同时也将为监管部门在制定信息披露相关制度提出有效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