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其鉴证研究

被引量 : 13次 | 上传用户:whans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无论是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欧洲,还是在资本市场刚刚起步的中国,一系列的触目惊心的财务舞弊事件层出不穷。“安然”、“世通”的丑闻被揭发后,美国国会遂于2002年7月颁布了《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法案的两条核心条款,第302条款要求,管理当局在年度或季度报告中要对有关的内部控制和程序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和报告;第404条款规定,美国上市公司年度审计报告中,审计师必须检查和报告管理当局对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标志着内部控制信息强制披露时代的到来。2006年12月8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但未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具体编制作出规定。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2010年4月15日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并且给出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以及四种意见类型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参考格式。而商业银行是一个经营货币的高风险、高负债的特殊行业,为防范风险、促进商业银行审慎经营、保证金融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完善的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90年代,世界金融危机频频发生,造成严重的危害,也从反面有力地证明了加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披露及其鉴证的重要性。那么,《基本规范》的颁布在我国上市商业银行中实际应用情况如何?通过对2007-2009年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其鉴证报告进行调查发现,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其鉴证实务正逐渐规范化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的名称、评价目标、评价范围、评价的依据、评价结论的描述、是否披露内部控制存在问题、自评报告的缺陷/不足的描述上千差万别。内部控制有无请注册会计师进行鉴证、鉴证范围、鉴证报告的名称、鉴证的依据、时间(时点还是时期)、鉴证结论的描述、意见表达方式、鉴证报告的用途也不尽相同。而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内部控制鉴证的监管部门众多,所颁布的相关制度规范并不能协调统一,也无专门针对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报告编制和内部控制鉴证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结合2010年4月15日印发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的相关规定,本文提出了一些专门针对上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其鉴证的改进建议。以期对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其鉴证提供实践的指导。
其他文献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构建3层次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体系,用标准化和熵权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标准化值和权重,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计算得到水环境生态安全综合
简述了苏州市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并分析了该市实施的“蒋巷模式”、“洞庭山模式”、“农林大世界模式”3种典型生态农业建设模式特点与效益。根据苏州的资源特点,在城乡结合
新课程的两大主题是学生发展和教师发展。教师自身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教育改革成败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学校面临的诸多问题
家具是人类最早的创造物,是人类文化构成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了一种文化形态,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具作为社会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
实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内部审计生存发展的根基,是内部审计的"生命线"和"事业线",没有质量保证的内部审计不但会失去服务对象,而且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抓准、抓好内部审
目的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旨在描述急诊护士的生活方式、工作压力及生活质量状况,探讨生活方式与工作压力、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管理部门提供干预的政策建议,以期减轻急诊护
并购重组是世界各国优化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迅速扩张、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国家先后掀起了五次并
不久前,3位青年医生的相继猝死在医生朋友圈中引起了热议。据了解,这几位不幸离世的青年医生猝死的原因多是熬夜工作学习并且有相对较大的科研压力。大众在悲痛惋惜的同时,医
高校绿地景观是我们身处其中的校园整体绿地空间环境。绿地景观作为大学校园物质和精神的载体,既包含了自然景观环境的内容,也包括了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以“科教兴国”的普通
随着近年来我国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和涉及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政府部门对会计人员的管理日益走向正规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会计法》对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