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翼状胬肉是眼表的常见病、多发病,病因不明,手术后易复发。正常眼表面覆盖一层泪膜,稳定的泪膜是维持眼表面健康的基础。关于翼状胬肉与泪膜功能相互间的关系,尚无一致性的结论。本研究通过测定泪膜破裂时间,了解翼状胬肉患者泪膜的改变。利用印迹细胞学检查方法和HE染色技术,了解翼状胬肉的细胞生物学改变。借助免疫组化技术了解翼状胬肉中粘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翼状胬肉与泪膜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认识翼状胬肉,为临床提供理论根据,为预防和治疗翼状胬肉提供新的思路。 材料与方法 第一部分:筛选2002年7月-2003年12月眼科门诊单眼原发性进行期翼状胬肉患者38例;以患翼状胬肉眼为病例组,另一只眼为正常对照组。检查并记录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 time,BUT);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并根据Nelson分级表将观察结果进行结膜鳞状上皮化生分级。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两组BUT结果采用配对样木t检验及卡方检验;两组的结膜鳞状上皮化生分级结果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病例组BUT和结膜鳞状化生级别作相关性分析。α值取0.05。 第二部分:38例翼状胬肉患者中,有20例行手术治疗。20份切除的翼状胬肉组织为病例组;从9例新鲜尸体上取9份相应部位的结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标本行常规HE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表现;对两组标本行粘蛋白5AC(MUC5AC)免疫组化染色,染色阳性的判定标准以肉眼可见棕色的阳性反应产物为准,并根据染色的深浅对阳性结果进行分级。采用SPSS10.0软件,对两组MUC5AC染色分级结果进行秩和检验;将病例组MUC5AC染色分级结果与其BUT作相关性分析。α值取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