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工业设备的操作培训越来越多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培训成为当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HoloLens设备,以MRTK和Unity 3D为开发引擎设计开发了基于混合现实的印刷机操作培训系统。相比传统虚拟操作培训系统,其多模态的交互方式真正实现双手的解放,新颖的虚实融合操作培训方案,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真实感体验,提高了操作培训的效率。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4.0的推进,工业设备的操作培训越来越多地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混合现实技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培训成为当今发展趋势。本文基于HoloLens设备,以MRTK和Unity 3D为开发引擎设计开发了基于混合现实的印刷机操作培训系统。相比传统虚拟操作培训系统,其多模态的交互方式真正实现双手的解放,新颖的虚实融合操作培训方案,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真实感体验,提高了操作培训的效率。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构建、优化模型,并设计仿真动画。在3ds MAX中,对原有印刷机模型进行尺寸修改处理,1:1构建用于虚实融合的印刷机模型、左控制面板和主控制台模型,设计印刷机主要部件的仿真运动动画。在SolidWorks中构建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的三维模型。在Unity 3D中对各个模型进行优化处理,解决HoloLens设备运行时的卡顿问题。(2)研究印刷机虚实融合关键技术,剖析有标识三维跟踪注册的实现原理,直观比较ARToolkit和Vuforia的识别效率,最终制定和实现了应用Vuforia、HoloLens的SLAM和空间锚点技术实现系统虚实融合的技术路线。(3)研究混合现实场景下的入机交互技术,利用MRTK引擎在培训系统中建立了凝视视线跟踪、手势识别、语音交互、空间音效等多元化的人机交互机制。(4)从实训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套完整的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印刷机操作培训系统。设计了人性化的GUI界面,重点开发了:①虚实融合的印刷机仿真学习模块。可通过查看印刷机的组成结构及仿真运动动画,更好地理解印刷机的工作原理;②设备互动学习模块。每道工序培训前,可通过全息视频、文字来学习机械设备基础知识,通过语音交互、手势交互实现对工艺设备部件的缩放、旋转、复位、移动、拆解操作,近距离多维度地了解设备的结构;③虚实融合操作培训模块。将虚拟设备与真实设备融合,通过全息视频、文字教学、语音提示、操作部件高亮显示、操作动画演示、专家远程指导等引导用户进行操作培训,并在开机印刷工艺培训模块设置分数评价机制,实时监测实训人员的操作行为,给出分数评价。将开发的培训系统部署到HoloLens设备上并进行测试评价,测试结果表明本文系统运行流畅,实现了较好的虚实融合效果,用户可使用多元化交互手段自然地操作培训系统,对设备操作的真实感体验更强,培训效果显著。
其他文献
Cu-Ni-Mn合金由于具备良好的物理、机械和耐腐蚀性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石油化工、船舶制造以及挖掘等领域。由于该合金具备强烈的时效硬化特性,因此,除冷变形处理外,通常采用时效处理的方式提高合金的强度。但是加工硬化现象以及时效过程产生的析出相降低了合金的塑性和耐腐蚀性,同时,析出相还存在晶界择优析出现象,其聚集于晶界处导致合金易沿晶界发生脆性断裂,铸态合金粗大的树枝晶晶粒也影响了合金的综合性能
钨极惰性气体(Tungsten Inert Gas,TIG)增材制造是基于高温电弧对金属丝材进行局部和集中加热,并通过逐层堆焊实现成形的先进技术,已逐渐成为航空、汽车制造以及军工等领域大尺寸薄壁件制造和修复产品功能的一种高效方法。然而,由于增材过程中电弧、工件及基板之间相互作用,复杂的热力特性易形成较大的温度梯度,导致组织畸变和成形缺陷,最终对制件质量产生影响,也制约了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采用
随着现代工业发展对材料要求的不断提高,爆炸焊接金属复合材料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然而,爆炸焊接复合板在生产过程中极易由于高温高压和大的塑性变形而产生较大残余应力,直接影响复合板服役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对爆炸焊接残余应力进行测量和消除,掌握其分布规律,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结构安全稳定性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首先利用钻盲孔法测量了复合板爆炸焊接后的残余应力大小,并制定了消除残余
王圪堵水利枢纽工程是无定河中游的一项水沙控制工程,位于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中游段,工程以供水、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减淤、发电和生态等综合开发效益。工程规模为大(2)型水利工程。本文针对王圪堵水库在工程建设期和试蓄水运行期间左坝肩下游坡脚出现的翻砂冒水现象,结合水位观测及地质勘探调查成果,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左坝肩土层渗透参数进行了反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翻砂冒水的成因分析、左坝肩的渗流预测分析和左坝
超疏水/超双疏材料由于可以有效减少液体介质与固体表面的接触,在提高铝及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耐油污、耐腐蚀性能和扩展其在自清洁等领域的应用方面效果显著。表面形貌的粗糙结构是润湿性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本课题基于超双疏材料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不借助任何含氟低表面能材料的修饰,仅通过阳极氧化结合水热技术构筑微纳米多尺度结构的复合膜在金属表面实现超双疏,在此基础上研究金属表面复合膜层的生长机制,并研究表面微纳
镁合金微弧氧化着色技术既可解决镁合金在“3C产品”(计算机类、通讯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应用中防护性的问题,又可满足消费者对外观颜色的需求,目前关于微弧氧化着色技术研究偏重于电参数和电解液工艺调整上,对着色机理研究较少。本文采用单因素变量法,改变着色盐的种类、电解液浓度和电流密度,分析其对微弧氧化着色膜层颜色的影响,利用极化曲线和盐雾试验研究不同条件下着色膜层的耐蚀性能,并借助循环伏安曲线研究着色盐
钽金属具有高密度、高熔点、耐腐蚀、加工性能好等优点,在电子、化工、航天航空等领域应用广泛,但其价格昂贵。工程中常用钽-钢复合结构,既能发挥钽的性能优势,又可降低生产成本。本文针对钽与钢物理化学性能差异大,易于产生脆性金属间化合物易致焊接开裂这一问题,设计、制备出Zr-Ti-Cu-Ni和Ni-Cr-Fe-Si-B非晶钎料,在分析钎料性能基础上,用之对Ta-2.5W/0Cr18Ni9和镀镍0Cr18N
薄板类零件具有类重量轻、强度高和承载能力强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制造业中广泛应用,但薄板件刚度差,在自重和加工载荷作用下的变形较大,因此控制薄板件的变形对保证其加工精度起着关键作用。夹具作为四大工艺装备之一,会直接影响薄板件的加工质量,不合理的夹具定位布局设计往往会导致薄板件变形超差。为了控制薄板件钻孔变形,满足加工精度要求,本文开展了薄板件钻孔夹具定位布局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以期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材料的清洁度、工艺的需求及工业环境的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导致材料中会残余非金属夹杂物。看似光滑的材料表面在显微镜下观察是由大小不同的微凸体所组成,靠近接触表面的夹杂物实际上是存在于大大小小的微凸体中。在元件(如轴承、齿轮、钢轨等)的接触过程中,这些夹杂物会对微凸体的接触性能产生十分明显的影响,其可能会降低微凸体抵抗塑性变形的能力,在滚动循环接触下,其会造成塑性变形的累积,进而导致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钢铁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已经难以满足需求,而激光熔覆技术的出现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新途径。作为一种新型的材料表面改性工艺,激光熔覆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基材表面的性能,延长材料使用年限,但激光熔覆时熔覆层具有高温、快速、复杂的冶金特点,熔覆层在成型过程中会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采用传统的试验方法难以进行实时研究,故而,探索一条新的研究熔覆层成型过程的途径就具有重大的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