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肠粘膜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应用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筛选出专门适用于雏鸡生产、具有抗逆性和抑菌特性的乳酸菌,同时探讨该乳酸菌对雏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以及人工感染大肠杆菌情况下对雏鸡的保护力,为乳酸菌在雏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由21日龄雏鸡盲肠粘膜上分离筛选得到20株乳酸菌,应用体外法筛选出在pH3.0处理2h后存活率达60%以上,对0.1%-0.3%胆盐有良好耐受性的6株菌。6株菌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均有良好抑制作用,其中以菌株R5、R9、R19抑菌性能最好。传统的碳水化合物发酵方法鉴定这3株菌分别属于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卷曲乳杆菌。通过测定3株乳酸菌的生长曲线、发酵液pH值的变化和稳定期各时间点抑菌圈直径,结果表明:R5菌株生长性能和产酸性能优于其他两株菌,最佳发酵时间为培养18h。最终选定R5菌株用作雏鸡生产的益生素菌种。R5菌株pH3.0接种2小时后存活率为68.15%,0.3%胆盐接种2小时后存活率为42.06%,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直径分别为21.17mm和23.2mm。选用120只体重相近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分成4组,即对照组、抗生素组、商业菌组和试验菌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半。试验期21天。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20mg/kg土霉素,饮用清水;商业菌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商业乳酸菌菌液(10~8个活菌/只·日);试验菌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试验乳酸菌菌液(10~8个活菌/只·日)。试验测定乳酸菌对雏鸡生长性能、盲肠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整个试验期,对照组、抗生素组、商业菌组和试验菌组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分别为27.60g、29.22g、28.71g和29.61g,试验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料重比分别为1.55、1.46、1.47和1.48,商业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与试验菌组无显著差异;试验菌组与抗生素组各周龄雏鸡采食量、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差异(p>0.05);饲喂试验菌、商业菌和土霉素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雏鸡的死淘率和腹泻率;21日龄时,试验菌组较对照组盲肠中乳酸菌数量明显增加(p<0.05),大肠杆菌的数量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和抗生素组相比,饲喂试验菌和商业菌能显著提高雏鸡胸腺指数(p<0.05);脾脏指数,试验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试验菌组血清Ig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菌组、商业菌组和抗生素组血清IgG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选用60只1日龄健康的AA肉仔鸡,分成3组,即对照组、抗生素组和试验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抗生素组饲喂基础日粮+0.02%土霉素,饮用清水;试验菌组饲喂基础日粮,饮用清水+乳酸菌液(10~8个活菌/只·日)。试验第15天对所有鸡进行致病性大肠杆菌攻毒试验,每只鸡灌服1ml大肠杆菌菌液(10~9CFU/ml)连续观察一周。结果表明,攻毒后一周对照组、抗生素组和试验菌组死亡率分别为20%、5%和0%。攻毒前(14日龄)试验菌组体重较对照组提高了3.96%,攻毒后一周(21日龄)试验菌组体重较对照组提高了9.13%;料重比方面,抗生素组和试验菌组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8.95%和7.89%。
其他文献
宝宝家里是不是有一些已经看过好几遍的绘本呢?是不是还有一些自己DIY的小装饰品呢?有没有想过用这些自己熟悉的物品去做一次交换呢?让它们开启一场奇妙的旅行吧,或许会给你带来惊喜哟!
宝宝羡慕舞台上唱歌跳舞的演员吗?想不想和他们一样,拥有自己的舞台,尽情表演呢?只需要地垫、卷纸芯、乒乓球,就能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哦!
microRNA (miRNA)是一类长约22nt的非编码小分子RNA,通过与靶基因互补发挥转录后水平的负调控作用。有关山羊的miRNA及其靶基因研究相对匮乏。识别和鉴定山羊miRNA及其靶基因
双低油菜籽可作为动物饲料的原料,在牦牛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双低油菜籽不仅可以提高牦牛日粮中的能量含量,还可以提高牦牛畜产品中功能性成分的含量,是一种优良的营养调控剂。
C5是补体系统中一种组分,在机体免疫防御、维持机体稳定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以C5基因作为奶牛乳房炎的候选基因,选取605头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采用巢式PCR、DNA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