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细胞壁有机修饰对其耐腐性能的影响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lyqgf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木材是一种可再生、天然环保,却易被木腐菌腐朽的建筑材料。木材经防腐剂处理后,通常对环境会有一定影响。而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对环境有影响的木材防腐剂已被一些国家禁用或限用。水杨酸、槲皮素等有机物抑菌性能好,但是难以与木材形成有效的结合,抗流失性差。本研究旨在通过微囊化和化学接枝改性两种方法,用有机酸和黄酮类化合物修饰木材细胞壁,从而使其固定在木材中,提高植物源有机防腐剂的抗流失性。通过制备水杨酸/二氧化硅微胶囊(SSM)改性杨木、水杨酸接枝改性杨木、槲皮素接枝改性杨木,采用流失试验探究水杨酸、槲皮素的释放规律;从微观结构、化学组成、耐腐性及抗弯强度几个方面评价三种处理材的性能,以综合评价微囊化和化学接枝改性这两种方法在木材中固定水杨酸和槲皮素的潜力,为其他有机物改性木材提供理论基础。所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水杨酸为芯材,二氧化硅为壁材,通过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水杨酸/二氧化硅微胶囊(SSM),制备的SSM的粒径在0.06-0.16μm之间。采用SSM修饰木材细胞壁,SSM改性杨木流失前后的FT-IR谱图中均具有Si-O-Si和Si-OH的特征峰,SSM改性杨木具有一定的抗流失性。SSM改性杨木的抗弯强度略有上升,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其MOE和MOR分别为9185.12 MPa和133.08 MPa(素材分别为9162.57 MPa和121.24 MPa)。SSM处理提高了改性木材的耐腐性,流失后的SSM改性杨木经白腐菌和褐腐菌腐朽后的失重率分别为15.87%和14.42%(素材分别为62.82%和42.50%),达到Ⅱ级耐腐。(2)采用水杨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木材细胞壁进行修饰,制备水杨酸接枝改性杨木。1.5 mol/L水杨酸与木材细胞壁的反应产率达到最大,该条件下的FT-IR在1635cm-1处的C=O峰达到最大。水杨酸接枝改性杨木弹性增大,但木材组分分解,力学性能有所降低,1 mol/L水杨酸接枝改性杨木的MOE和MOR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580.38 MPa和40.16 MPa(素材分别为6491.31 MPa和87.00 MPa)。不同浓度的水杨酸接枝改性杨木均具有耐腐性,经白腐菌和褐腐菌腐朽后水杨酸接枝改性杨木的失重率均小于15%(素材失重率分别为50.71%和27.86%),达到Ⅱ级耐腐。(3)采用槲皮素、草酸、木材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对木材细胞壁进行修饰,制备槲皮素接枝改性杨木。以草酸为连接剂将槲皮素接枝到木材上,槲皮素与草酸、草酸与木材之间均形成了酯基,在FT-IR中的1620 cm-1和1768 cm-1处均出现了不同化学环境下的C=O特征峰。在槲皮素与草酸摩尔比(以下简称槲草比)为1:2时,生成的酯基数量最多,反应产率最大。随着草酸量的增加,细胞壁的厚度先增加后减小,槲皮素的接枝使得木材细胞壁变厚,而过高的草酸浓度会分解木材组分,从而导致木材细胞壁变得更薄,在槲草比为1:2时达到最大值2.25μm(素材为1.65μm)。槲皮素接枝改性杨木的弹性增大,但力学强度有所降低,在槲草比为1:1时的MOE达到最大值10238.91 MPa(素材为9162.56 MPa),槲草比为1:2的MOR达到最大值57.05MPa(素材为121.24 MPa)。槲皮素接枝改性提高了杨木的耐腐性,经白腐菌腐朽槲皮素接枝改性杨木的失重率均低于15%(素材为42.84%,槲皮素改性木材为48.42%),达到Ⅱ级耐腐。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扩宽苦荞麦在食品产业中的应用,本试验研究了气流膨化对苦荞粉的基本组分、微观结构、水合特性、糊化特性等理化特性的影响,将气流膨化苦荞粉与小麦粉混合制备成面团(混粉面团),研究了混粉面团的发酵特性、质构特性、拉伸特性等。最后制成馒头,以纯小麦粉馒头为对照研究了其品质特性。主要结果如下:(1)对三种原料粉(小麦粉、苦荞粉和膨化苦荞粉)基本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小麦粉的水分含量最高,灰分、蛋白
香蕉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广泛种植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水果,除鲜食外,通常采用不同干燥工艺降低含水量以达到延长保质期的目的。由于香蕉中糖类、酚类物质及多种酶类含量较高,干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现象,导致产品风味、质地劣变,降低产品品质。传统热处理和化学添加剂抑制褐变均不适用于香蕉。而低温等离子体(CP)处理作为新型非热技术用于抑制酶活性,在食品加工领域潜力巨大。本研究采用CP对
近年来,食品的营养和健康作用广受人们的关注。番茄红素(lycopene)是一种属于类胡萝卜素家族的脂溶性色素,在番茄组织中含量最为丰富。番茄红素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抗癌等多种生理功能。然而,番茄红素水溶性差,稳定性低,在胃肠道消化条件下易降解,导致其生物利用率低,限制了其在功能食品和保健品中的应用。利用不同的递送体系能够较好地提高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本文首先针对新鲜番茄中的番茄红素,利
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硒对人体健康有诸多益处。益生性的乳酸菌可将有毒的无机硒转化为无毒且生物利用度较高的有机硒,故可作为安全高效的补硒载体。新鲜杏鲍菇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但却易腐烂的食用菌,这一特点制约了它的流通。乳酸菌发酵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发酵技术,它可以有效保持和提高果蔬的安全性、营养性、感官特性及货架期。因此,借助乳酸菌发酵生产富硒杏鲍菇泡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新鲜杏鲍菇为原料,分
植物中的多种疏水性功能因子,如番茄红素、白藜芦醇、姜黄素等在抗氧化、抗炎、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这些功能因子存在水溶性差、对光、热敏感,易降解、生物利用率低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大量研究表明,利用食品级原料构建合适的功能因子递送体系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如纳米颗粒、乳液、微胶囊和脂质体等。其中,纳米颗粒、水包油乳液是目前研究比较广泛的用于包埋递送功能因子的载体体系。
我国是苹果的主要生产国,种植面积及产量稳居全球第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鲜食已不再能满足消费者对苹果的需求,人们对其加工制品的需求越来越高,其中最主要的苹果加工制品就是浓缩苹果汁。但是从实际生产情况来看,浓缩苹果汁却存在着一系列质量问题,其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苹果汁中的重金属残留。苹果汁中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仅会影响产品的品质,而且对人体也有着不可小觑的危害。目前,吸附法被认为是能够去除食品中重金
枸杞是重要的“药食两用”资源,深受消费者喜爱。枸杞果实的香气与营养价值、加工特性等密切相关,是影响枸杞品质的重要因素。本实验以枸杞鲜果为材料,采用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种质和不同成熟度枸杞果实的挥发性物质,对提高枸杞品质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试验以及正交试验,对萃取枸杞果实挥发性物质的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萃取的最优条件及参数,萃取头类型: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大量高糖和高脂饮食的摄入可引起机体肥胖,导致全身慢性炎症,其中在肝脏中发生的代谢性炎症尤为明显,代谢性炎症会增加肝细胞的免疫细胞浸润,脂质聚集以及炎性因子分泌,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会明显消退。肝脏是机体调控糖脂代谢的中心,炎症会破坏肝细胞正常代谢并损害其中的胰岛素信号传导。大量临床研究表明,花青素类化合物可有效改善肝脏炎症。而作为花青素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原儿茶酸具有较强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I-converting enzyme,ACE,E.C 3.4.15.1)具有催化血管紧张素II(具有升高血压的作用)的形成和降解缓激肽(具有降血压的作用)的作用。可以通过抑制ACE活性治疗高血压。绵羊乳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且酪蛋白含量高是制备ACE抑制肽的良好来源。因此,本研究旨在利用蛋白酶水解绵羊乳酪蛋白,制备新型ACE抑制肽并对其分子抑制机制进行分析。
猕猴桃以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消费者青睐。果实的香气物质是猕猴桃果汁特征风味的基础,丰富的香气物质构成了猕猴桃果汁的独特风味,也是猕猴桃果汁质量评价的关键指标。本论文旨在考察不同品种,不同成熟期的猕猴桃果汁中糖苷键合态香气的香气特征,并研究了猕猴桃果汁加工过程中关键工艺步骤对糖苷键合态与游离态香气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Amberlite XAD-2树脂分离提取猕猴桃果汁中的糖苷键合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