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的研究及其在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验小波变换(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EWT)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高效的信号处理方法。该方法的主要原理是将信号频谱进行划分并利用较为成熟的小波理论框架将划分的结果对应为时域上的模态分量。EWT频谱划分是整个算法非常关键的步骤,划分结果是否合理直接决定了模态分量的质量以及后续的工作。原EWT算法对信号频谱划分过分依赖频域的幅度特性,使其对频谱划分的结果物理意义不明确,容易出现过划分、对噪声敏感等问题。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幅度和能量两种指标在信号频谱划分和特征提取方面的特点,并基于信号能量分布特征提出能谱键(Energy Spectrum Bond,ESB)概念,用此概念衡量信号相邻能量带之间的吸引程度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能量聚集算法。算法将信号能量谱中局部能量较为突出的部分呈现出来,并将频谱进行划分。该划分结果物理意义十分明确,对于以信号特征工程为基础的研究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同时将该算法形成的频谱划分结果取代原EWT中利用频谱中幅度作为划分依据的方案。相对幅度而言,以能量为频谱的划分依据更能突出信号局部特征,不易受噪声干扰,更稳定。所以该方法为解决EWT频谱划分时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进一步完善了EWT算法,本文将该方法记为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
  本文将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信号分析方法应用到滚动轴承故障诊断当中。论文分析了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特点、故障诊断的流程,在处理降噪问题时设计了自适应滤波经验小波变换(Adaptive Filtering Empirical Wavelet Transform,AFEWT)降噪算法,在识别滚动轴承的工作状态时构造了核密度估计(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KDE)和互信息(Mutual Information,MI)相结合的核密度估计互信息(Kernel Density Estimation Mutual Information,KDEMI)分类器。将AFEWT降噪方法和KDEMI信号分类方法相结合,构造了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的AFEWT-KDEMI方法。
  本文研究内容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1、对信号处理的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时频联合分析法进行总结,对近现代具有代表性的方法的原理、特点进行分析比较,具体分析了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局部均值分解(Local Mean Decomposition,LMD)、EWT等方法,指出了EWT相对于另外两种方法的优势并同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
  2、提出ESB的概念并给出了完整的基于ESB的能量聚集算法。首先,提出了ESB的概念用以表示能量“吸引”的程度;其次,分析了影响ESB的两个因素:能量和距离,并构造了能量函数和距离函数,讨论了能量函数和距离函数的典型表达形式,给出了能量函数和距离函数在构造ESB表达形式时的一般性方法;接着,讨论基于ESB的能量聚集算法,利用能量优先原则设定能量较大频带将能量较小的频带吸引到自身周围形成一个局部能量突出的区域,该区域即为频谱上的一个划分;然后,给出频谱划分算法的具体步骤;最后讨论了能量谱划分过程中,ESB阈值、划分边界等问题。同时,为了能对划分的效果进行评价,参照轮廓系数这一聚类效果评价方法,设计了能量加权轮廓系数这一评价方法。
  3、在基于ESB的能量聚集过程中,当所有局部能量突出的区域被标识出来时,即完成了对频谱的一次完全划分,将这个划分取代原EWT中频谱划分的方案得到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将该方法用于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分析中。首先分析了滚动轴承的物理结构、产生故障的原因、振动信号的特征;接着将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应用于滚动轴承故障的仿真信号中,通常不同的ESB阈值对应不同的频谱划分,观察ESB阈值变化时能量加权轮廓系数对划分结果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得出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在分析该类信号时的经验性ESB阈值;然后基于这个阈值用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分析传感器采样得到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并对比分析能谱键经验小波变换与原经验小波变换在划分信号频谱时的优点,进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4、针对降噪问题提出了具有很好自适应性的AFEWT算法。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非高斯分布、噪声呈高斯分布的特点,利用二次经验小波变换得到子模态分量,子模态分量是更窄带宽对应的更为细致的信号分量,然后对每个子模态进行高斯分布的假设检验,对于判定呈高斯分布的子模态认为是噪声将其滤除。算法相对于传统的降噪手段无需进行参数设置,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同时用实验验证了在不同信噪比下该方法较传统滤波方法效果更稳定。
  5、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识别问题,提出了KDEMI算法。核密度估计方法在分析数据时能很好体现数据本身的分布特点,对数据分布的先验经验无要求。互信息能够很好的度量两个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将核密度估计和互信息的特点相结合构造了基于核密度估计和互信息的分类算法,KDEMI算法。
  6、综合本文的研究成果提出AFEWT-KDEMI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方法,并用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高温空气燃烧(HTAC)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一种新型燃烧技术,采用贫氧空气助燃,并将其预热到不低于1000℃的高温,具有高效节能、温度均匀和低NOx排放的效果,受到国内外科学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该文综述了目前有关该技术的研究现状,以CO/H/N燃气为例,基于自由基基元反应动力学理论,采用详细化学反应模型,结合Kintecus化学计算软件,进行高温预热下CO/H/N燃烧的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氧气
牵引变电所绝缘子污闪是一种频发的严重事故,其发生具有一定的阶段性,是由于绝缘子表面积污严重且污层受潮时产生局部电弧,直至发生沿面闪络。泄露电流变化过程可有效反映绝缘子污闪的发展过程,传感器可有效地监测泄漏电流的变化过程,通过数据趋势可分析绝缘子的积污程度,有效提高牵引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设计人工污闪仿真装置是有意义的。针对这些问题,论文设计了绝缘子污闪仿真装置,该装置通过模拟绝缘子污闪
该论文首先针对在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中当磁链区段变化时,采用传统的开关状态表,电压矢量对磁链幅值的影响较小,引起磁链歧变的现象,将电压矢量分解为径向和切线分量,通过分析两个分量对磁链的影响,引入区段细分原则改进了开关状态表,改善了系统性能.转矩和磁链的控制是以辨识出的定子磁链为基础的,因此磁链辨识是控制系统的重要部分.论文根据磁链的电压模型和电流模型之间的误差,通过PI调节器补偿定子压降对磁链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电网配电侧智能化和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非侵入式电力负荷监测(Non-intrusiveloadmonitoring,NILM)技术成为当前智能电网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为首的电力公司正逐步试点推广具备负荷感知功能的智能电表,加快智能量测体系的建设进程。然而,在现有的辨识算法中,常用的电力负荷特征已经很难提升辨识准确率,准确率有限的问题成为了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研究的技术瓶颈
学位
电能表运行的现场环境复杂多变,这就导致电能表在现场的表现与在实验室内检定的表现有所不同,因此电能表的现场检定亟需研究。关于电能表现场检定,不仅要制定现场检定规范,还要保证便携式标准表在实验室内能准确检定。在后者的研究中,还存在着如何确定电能表误差影响因素、如何进行各影响因素的误差实验、如何利用各影响因素的实验误差预测多维因素影响的综合误差的问题。本文通过机理分析、实验建模解决这些问题,研究内容有: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能源需求逐渐增加,能源问题变得愈加严重。电力是居民日常生活消耗的主要能源。因此,加强居民用电管控是实现能源节约的有效途径。但是,当前应用的用电管控系统智能化、数字化程度低,开发、管理难度大,系统实时性、兼容性和并发处理能力较弱。本文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了一套基于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的用电管控系统。  本研究首先对当前用电管控系统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建筑能耗在能源消耗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热水供应作为建筑能耗的重要部分,降低其能耗就显得尤为重要。而传统供热系统普遍采用“定温度、定时间、定水位”的方式实现启停的控制策略,通过对系统参数进行监控和设定,实现水泵和阀门等关键部件的开关操作。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供热系统从传统的现场控制模式发展到了远程在线监控模式。由于缺少智能化的控制算法,无法实现系统的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