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加卸载作用下陶瓷基复合材料损伤累积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zaika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耐腐蚀和耐高温等优异性能,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等工程领域。在服役过程中,材料往往经历循环往复载荷等多种工况,其受到的多种损伤不断累积直至失效。为了充分发挥C/Si C陶瓷基复合材料的优越性能,准确预示和表征循环载荷下该材料的力学行为是材料结构化应用的关键,因此,开展典型加卸载作用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损伤累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开展常高温下缝合式编织3D-C/Si C复合材料的准静态单轴拉伸及常温下的循环加卸载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将材料简化为0°-90°-90°-0°正交层合板结构,从宏观和细观两个尺度对其拉伸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模拟预测;采用Kuo-Chou剪滞理论,结合断裂力学方法,描述不同的界面脱粘、滑移情况下材料的细观应力场,并对材料的滞回曲线进行模拟,最后将预测的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首先,开展缝合式编织3D-C/Si C复合材料在单轴拉伸、加卸载工况下的力学行为试验研究。研究该材料在拉伸加卸载作用下的宏观力学行为,并对试样的断口进行电镜扫描,分析其内部结构的损伤过程和失效模式,描述加卸载行为对材料后续承载力影响的细观机制,并结合温度对界面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常高温下材料的强度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缝合工艺引入的3方向纤维束破坏了材料结构的整体性,加卸载行为耗散材料内部抵御变形的能量,影响了材料后续的承载能力,而温度对材料的界面产生影响,材料的拉伸强度在温度升高时有所上升。其次,从宏观和细观两个尺度分析缝合式编织3D-C/Si C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宏观上,分别采用基于卸载模量和残余应变变化的方法以及Weibull强度分布的模型进行预测;细观上,根据试验所观察到的断裂特征,将材料简化为0°-90°-90°-0°正交层合板结构,分别采用AC理论和简化的剪滞模型分析了0°层和90°层的应力-应变响应,进而得到整体结构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并将模拟得到的结果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宏细观方法皆适用于该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关系模拟,细观方法的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最后,采用Kuo-Chou剪滞理论,分析了四种界面脱粘、滑移情况下简化的0°-90°-90°-0°正交层合板结构模型的细观应力场,结合断裂力学方法,描述0°层基体开裂、90°层横向开裂、纤维-基体界面发生脱粘时,界面出现部分/完全脱粘、滑移时的应力-应变关系,进而对材料的滞回曲线进行模拟,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发现单一损伤形式下的预测结果无法描述滞回曲线,需要结合多种损伤形式一起进行分析,滞回曲线的产生是由多种损伤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
其他文献
目前,国内外掀起了一股跨海连岛大桥的建设热潮,为了避免修建深海深水基础,并满足50万吨级的轮船通航要求,需修建4000~5000米的超大跨径海峡大桥。针对超大跨径悬索桥的需求,依据二次直纹曲面方程,本文提出单叶双曲面混合空间缆索悬索桥和双曲抛物面混合空间缆索悬索桥两种新桥型,空间缆索结构体系可提高超大跨径悬索桥的抗侧刚度和抗扭刚度,提高其抗风稳定性。本文以琼州海峡大桥为工程背景,进行超大跨径空间缆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因其抗震性能好、施工进度快等优点在现代大跨桥梁建设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同时又因其复杂的构造和传力路径,致使焊接处在往复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严重的局部应力集中,最终导致疲劳损伤降低使用寿命。广泛存在于焊接结构内部的焊接残余应力在疲劳荷载作用下,会通过降低疲劳强度储备并促进初始裂纹的扩展严重影响结构的疲劳性能,进而降低结构的疲劳寿命,因此在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性能研究过程中应充分考
早期建设的T梁桥和小箱梁桥由于设计荷载较小未设置跨中横隔板,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车载超载等问题,桥梁横向联系出现损伤甚至失效等病害,各主梁协同工作能力减弱,不利于桥梁的正常使用。本文针对桥梁横向联系不足的问题提出了跨中对称布设两道复合桁架的加固方法,通过多片T梁桥缩尺试验、实际箱梁桥和箱梁桥有限元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复合桁架加固后对桥梁力学性能的影响,综合评定加固效果,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的运输方式,具有快速、准时、低能耗、满足长距离出行等诸多优点,已成为大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主干。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开放性,其在运行时经常受到自然灾害、设备故障和人为破坏等各类突发事件的干扰和破坏。当突发事件造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上发生长时间的区间运营中断时,轨道交通网络结构发生变化,部分乘客原有最佳出行路径受到破坏,系统运输性能受损。在轨道线路自身交路调整并启用应急接驳公
城市轨道交通受限于狭小的空间和复杂的周边环境,在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对周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其中地铁车站基坑施工的影响尤为严重。现有研究多聚焦在基坑自身的稳定和控制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地铁车站基坑施工全过程对邻近既有桩基的影响研究尚不多见,尤其是针对使用伺服钢支撑的基坑变形研究很少。为研究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对邻近高架桥桩基的影响,本文依托南京地铁七号线应天路站基坑工程对此展开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
随着港珠澳跨海大桥工程的顺利竣工,我国在经济和工程建设领域里跨越式的发展必然带动更多跨越江河湖海隧道工程的兴建,“超长、超大、超深”的跨海越江隧道在国内取得了飞速发展。而在建设工程中,复杂的地质条件、浅覆土、高水压、长距离掘进等问题均对隧道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大型泥水平衡盾构因其技术保障性较高且相对其他工法投资较小,是现代隧道建设广泛应用的施工方法。但是由于地下工程的不可预测性,不同建设工程项目
本研究使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估了在加德满都谷地内运营的Sajha Yatayat的所有路线的运营性能。从生产效率和有效性的角度评估了其运营效益。该方法能够在没有历史数据和研究比较的情况下获取公交系统的相对性能。研究采用相同的输入但不同的输出变量来匹配数据的可用性和兼容性,以分别测量效率和有效性。输入变量包括:每次往返的平均旅行时间(小时)、每天平均的运营商数量、每天的平均巴士数量、停靠点的总
在切削加工有限元仿真中广泛使用Johnson-Cook(J-C)本构模型描述材料的塑性应力应变行为。J-C本构模型是通过5个系数(A、B、n、C和m)反映应力与应变(ε),应变率((?))和温度(T)之间的关系。针对目前J-C模型系数在切削仿真应用中存在的不足,本论文通过应用在低-高切削条件下IN718合金的J-C本构系数对车削仿真结果的影响规律,形成适用性较好的优化方法,解决在大范围切削参数下难
天线反射面是卫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太空中温度梯度大等原因,反射面型面精度会产生变化,从而对天线的工作精度产生影响。本文以固面天线反射面为研究对象,对其建模方法、动力学特性、渐进损伤特性以及热特性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不同的前提假设,提出了不同的建模方法和对应的热变形调节算法。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了复合材料蒙皮蜂窝夹层的固面天线反射面的有限元模型。通过模态分析法分析了反射面天线的动力学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the expansion of air transportation needs,the construction of airports has also maintained a high level;however,the performance of pavement will gradually d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