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我国耕地面积维持在1.35亿公顷,但是仍以占不到世界7%的耕地,却供养着世界超过五分之一的人口,这一现状表明了即使耕地面积不减少,中国仍面临着严峻的耕地资源方面的问题。黑龙江省的耕地面积总量1593.3万公顷,耕地面积为全国第一位,而肇州县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所以本文选择肇州县耕地作为研究对象。国家将土地流转政策推出后,土地流转在全国各地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将土地流转与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研究相结合,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土地流转对耕地集约利用的意义,发现非流转与流转耕地集约利用水平不同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问题。2015年肇州县粮食产量突破二十亿斤,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产量基地,但是在耕地的利用中仍存在现代化程度低,土地种植规模化小,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影响集约利用水平的问题,本文以肇州县流转与非流转耕地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二井镇、新福乡、托古乡、永胜乡四个乡镇的8个村进行随机走访调查,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分别对转入土地的农户和未转入土地的农户进行访问,对肇州县耕地集约利用评价进行实证研究。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土地流转和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并且在研究之前进行了预调研,最后根据肇州县耕地情况选择利用程度、投入指数、产出水平、可持续性四个层面来建立评价模型,并选取可评价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18个代表性指标。本文选择熵值法来确定指标的权重,运用灰色关联法得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关联系数,最终计算出各指标的集约利用水平得分,并且分别对每个指标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在最后的评价结果中得出了流转耕地比非流转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高的结论。具体分析可以看出,非流转耕地普遍存在耕地分散率高、灌溉设施利用度不高、机械化程度仅限于小型机械、种植结构简单、农民对于耕地的技术投入较少等问题,流转耕地相比于非流转耕地,减轻了土地细碎化程度、促进了农民对耕地投入与管理、提高了灌溉指数和机械化程度,但是流转的耕地仍存在着流转面积较小未形成规模、流转过程的无序性、流转耕地未合理利用的问题,并且由于2016年的干旱问题导致的农作物减产,使得流转耕地与非流转耕地粮食作物的产量相差不多,且产投比低于非流转耕地,也就是说2016年流转耕地种植的粮食作物产出小于投入,这种特殊天气情况导致耕地整体的利用水平降低,并且严重影响流转耕地投入与产出,所以在耕地的集约利用水平提高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本文是通过对肇州县流转与非流转耕地的集约利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在18个指标上分别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区情况和调研情况,找到影响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因素,同时得到土地流转是会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结论,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其中包括促进土地流转、推动土地有序流转、解决流转土地的利用问题等,以提高肇州县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希望给出的建议可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肇州县的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