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由第三人称代词与其他称谓形式构成的同位结构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n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语中由第三人称代词与其他称谓形式构成的同位结构在遵循同位结构普遍规则的前提下,存在其特殊的语义、语用、语法特征。根据搭配的其他称谓形式的不同,同位结构在可否搭配、换位、套叠、是否单复数共存、是否产生歧义等各方面也会产生差异,从而形成各自的组合特征。   在语用上来看,代词居前式主要是通过直接的重复强调来产生凸显、强调的作用,结合“指别性领前”原则,推断其为本文所讨论的同位结构的原始形态;而代词居后时,语言在强调的同时更具有强烈的指向性,同时也解决了原始形态的某些不足之处,而各成分之间也具有较强的离散性,因而是本文所讨论的同位结构发展成熟的补充形态。   转换到语言比较的角度,英语仅限于第一人称代词的复数形式和第二人称代词有相同的语言结构,且组构能力有限,如果从广义的同位概念来看,英语主要通过外位同位语等形式形成此类同位结构。   这种不对称性是由汉英语中人称代词的不同属性征造成的——英语的人称代词是限定词性的,在语言结构中应划入限定词(D)一类,由它组成的短语应该是一个限定词短语(DP);而汉语学界普遍认为由第三人称代词与其他称谓形式构成的语言结构是同位结构,汉语代词不仅可构成同位结构,它还可以被修饰,结合多方面论证,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是属于名词性质的,它不能充当汉语中限定词短语的中心语,因而当它和其他名词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仍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同时,同位结构语义中潜在的并列性也可以使其在汉语语法中获取合理的语法位置。
其他文献
《陌上桑》是汉乐府最著名的篇章之一,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汉乐府双璧。汉魏六朝时期,《陌上桑》拟作共计34首,比该时期人们热衷的《长安有狭邪行》的拟作还多一首,数量上
吕天成的《曲品》是中国古代戏曲品评批评的开山之作,其中蕴含了丰富的戏曲理论。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曲品》的戏曲理论和价值。   文章共分为三个
刘过出身乱世,亲眼目睹了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接受了风雷激荡的战争洗礼,而这也恰恰成为了激发他文思词情的契机。刘过虽“少有志节,以功业自许”,但是仕途坎坷,饱尝种种人生况昧,历
《农桑经》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于康熙四十四年完成的一部农学著作,该书集中反映了清初山东淄川一带农业和蚕桑的生产情况。关于作者蒲松龄,历来学术界对他的研究侧重于他
汤显祖在晚明社会动荡、复古文风弥漫之际登上了文坛。他的尺牍在其散文创作中别具特色。汤显祖的尺牍从内容上主要分为议政论时、论学衡文、寄情抒怀三个方面。汤显祖提出了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系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以其深广的忧愤和形式的特别名动宇内,同时,它又是我国讽刺文学的经典之作。它在艺术上极富开
阮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的言谈思想和艺术作品所体现的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或称为“魏晋风度”),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道独特亮丽的美学风景。 
本论文致力于跳出当前名量结构研究中,单一共时静态描写分析的传统模式,基于泛时观,运用类型学、语法化、词汇化、连续统等相关理论,对古、今汉语中皆存在的名量结构,尤其是典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