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本院初治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总生存期(OS)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0年01月01日至2017年11月01日经病理证实的PCNSL住院患者,记录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学标记、治疗方案、疗效、生存状况;所有病例均采用IELSG(International Extranodal Lymphoma Study Group,国际结外淋巴瘤研究组)评分系统、MSKCC(Memorial Sloan-Kettering Cancer Center,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评分系统、Jang等提出的新的评分系统分别进行危险度分层;并对其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病理学标记、不同治疗方案进行预后相关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68例PCNSL患者,男性41例,女性27例,男:女比例1.5:1,中位年龄53岁(15岁-75岁),至随访终点32例死亡,36例存活。病灶部位以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最多见,最大病灶体积均数29.27CM~3,首发症状以颅内压升高表现为主,中位卡氏体能状态(KPS)评分80分,中位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1分。EB病毒、HIV感染均为阴性,95.59%病理学类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68例PCNSL患者中有免疫组化分型的65例,其中,非生发中心B细胞样(Non-GCB)组42例,占64.62%,生发中心B细胞样(GCB)组23例,占35.38%。患者肿瘤全切除或最大病灶切除58例,占85.3%;接受治疗方案不尽相同,化疗患者55例,占80.88%;平均化疗疗程5.5个,化疗方案含甲氨蝶呤51例,占92.73%,含利妥昔单抗(R)22例,占40%,含替莫唑胺14例,占25.45%;联合鞘内化疗(IT-CT)18例,占32.73%;联合放疗21例,占30.88%;所有患者均未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2.68例PCNSL患者,中位PFS 41.85个月,中位OS 43.60个月。(1)PFS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MSKCC评分、中性粒细胞数值、淋巴细胞数值、化疗后肝功能、治疗相关感染与PF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MSKCC评分、中性粒细胞数值、治疗相关感染是影响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2)OS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MSKCC评分、Jang等提出的新的评分系统评分、白蛋白、手术后治疗方案与OS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白蛋白是影响患者OS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总结68例PCNSL患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中位年龄53岁,Non-GCB所占比例大于GCB,中位KPS评分80分,中位ECOG评分1分,中位PFS 41.85个月,中位OS 43.60个月。2.MSKCC评分、中性粒细胞数值、治疗相关感染是影响患者PFS独立预后因素;KPS评分、白蛋白是影响患者OS独立预后因素。3.化疗联合或未联合放疗方案均较未放化疗OS明显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