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抽象继承法”是20世纪50年代末,冯友兰回应在极左思潮下,以政治化的、教条化的马克思主义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所造成的民族文化虚无主义而提出的纠偏方法论上的主张;也是冯先生对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论上高度自觉的表现。对“抽象继承法”的争论和研究虽然一直没有停止过,但到目前为止,缺乏系统的、全面的、深入的分析和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哲学界不仅对“抽象继承法”本身的轻视和过于草率,而且对21世纪中国哲学的重建以及文化交融和冲突等问题所反映的具体方法论上的要求认识不够。 哲学等人文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可能象自然科学的方法一样明确和量化,但也并不是没有方法可循的。具体可行的方法可能是文化发展和持存的基础和前提。“抽象继承法”作为文化研究和继承的具体的方法论上的尝试,引起持续的讨论和研究,一方面说明了“抽象继承法”本身的不足和缺陷;但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一些被哲学界忽视的深层的问题,如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政治和学术研究的关系问题,文化继承和发展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当代中国哲学重建乃至整个文化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问题。本文对“抽象继承法”的历史进行批判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揭示一些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以引起哲学界的重视和关注,旨在促进中国哲学和整个文化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