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审美化的艺术论-乔治·迪基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20世纪现代艺术的发展,如何区分艺术与非艺术或者艺术作品与非艺术作品却日益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难题,进而使得诸多美学家围绕着艺术定义问题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在此之中,当代分析美学的代表人物迪基的去审美化的艺术论,为回应现代艺术所带来的挑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性的探讨路径,尤其是他提出的艺术体制论在美学和艺术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文从去审美化的角度切入,以迪基美学中的三个研究主题,即审美态度批判、艺术体制论、艺术评价理论为主要考察范围和对象,兼及迪基对趣味理论的研究,采用文本细读和比较研究的方法,深入迪基美学文本的内部,通过仔细辨析迪基美学中的关键概念,重新梳理迪基美学中所涉及到的理论、观点、问题等方面的形成和衍变过程,试图首次系统地阐释迪基美学思想的独特内涵,多层次地揭示迪基美学思想的本来面貌和历史意义,以期弥补国内迪基研究的不足,从而进一步促进国内的分析美学研究。本文以迪基去审美化的艺术论问题为中心展开研究。全文包括绪论、结语及三章正文。绪论的主要目的是阐明本文选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全文建立明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首先,在介绍迪基的美学成就和梳理国内外迪基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总结学界迪基研究的主要成果与存在的局限,从而确定本文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其次,根据迪基美学的内在逻辑,选取去审美化作为开展研究的运思线索,接下来,依照迪基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设计本文的研究架构。最后对本文的研究意义、难点以及主要创新点进行简要阐述。正文第一章从艺术和美学两个角度阐述迪基美学思想的缘起,为分析去审美化的艺术论提供必要的历史和理论背景。首先,论述现代艺术实践的变化给美学研究所带来的理论挑战。其次,阐述美学自身的发展变化,为研究去审美化的艺术论提供历史参照。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通过返回迪基所历经的分析美学进程,探明迪基在其中所处的位置;考察分析美学研究对象上的转变,揭示迪基美学围绕艺术问题展开研究的原因;阐述分析美学对迪基的影响,表明去审美化艺术论建基在迪基对审美态度的批判之上。第二章阐述迪基去审美化艺术论的主体部分,即关于艺术定义的问题。首先,通过澄清分析美学中有关艺术可以定义和不可以定义的争论,揭示迪基从分类的角度界定艺术的具体语境;分析迪基构建艺术体制论所征用的比厄斯利、丹托、贡布里希等人的理论资源,阐明迪基理论同其他理论之间的关系;辨析“体制”概念的不同内涵,阐明迪基使用“体制”概念的本意。其次,按照时间线索阐释迪艺术体制论的形成、发展和最终确立的衍变过程,对照文本深入分析艺术体制论在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中的内涵和差异。在此基础上,阐明艺术体制论所具有的文化本质性、价值中立性、语言非正式性、概念体系性等主要特征。最后,阐述艺术体制论在学界所引起的巨大争论,以及迪基对学界批评所作的回应。第三章阐述迪基去审美化艺术论的延伸部分,即关于艺术评价的问题。首先,从经验类型、属性类型和价值类型三个方面阐明艺术评价所涉及的理论基础,揭示迪基的艺术评价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折衷式理论,而不是比厄斯利式的关于审美经验的评价理论。其次,分析艺术评价理论的构成要素:理由、原则和比较矩阵。最后,阐述迪基艺术评价理论在学界的反响,和迪基对学界诸多批评的回应。结语部分主要对迪基美学思想进行反思。首先,重新考察迪基美学的历史定位,从整体上客观评价迪基的美学思想。其次,从有效性的角度深入反思迪基的去审美化艺术论。最后,补充说明本文尚未加以解决,但是具有研究价值的一系列其他问题,为研究迪基提供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其他文献
报纸
学位
学位
学位
体育产业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建成体育强国步伐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传统的追求速度和规模的粗放式发展向追求效益和普惠程度的集约式发展转变,有助于更有效的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包括合理扩大体育产业规模、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强体育场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培育市场主体、促进体育消费等方面内容,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体现。体育产业的准公
民生作为一个古已有之而又常讲常新的话题,具有厚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民生问题一贯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围绕民生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丰富的民生思想。马克思民生思想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系统性,探赜马克思民生思想的基本逻辑,有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开掘马克思民生思想的理论真义和实践价值,进而有利于更好地直面现实、解决问题、造福民生。马克思视野中的民生是指以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
大学生婚恋观是大学生对恋爱、婚姻以及婚恋过程中性爱取向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直接影响大学生对婚恋对象的选择,及其对未来婚姻、家庭生活中责任与义务的承担。通过对辽宁、山东两省3所高校73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水平处于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与过渡中,总地来看,男大学生、大四学生的婚恋观更为开放,人文社科类大学生、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和乡村大学生的婚恋观更为传统和保守。高校作为大学生
学位
枸橼酸西地那非制剂是用于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处方药。为保证医疗使用,防止滥用,必须对其生产、经营及使用进行严格管理。为此,特作如下规定: 一、经批准生产枸缘酸西地那非原料及其制剂的生产企业,应于每年12月底之前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