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奶山羊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代谢的miRNAs功能验证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wen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羊奶含有丰富的短中链脂肪酸与不饱和脂肪酸,该特性构成羊奶独特的营养保健功效,在婴幼儿、老年、恢复期病人以及肠道不适人群的营养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山羊乳腺作为重要的泌乳器官,乳汁中脂肪酸的成分及含量主要受到乳腺组织中脂肪酸代谢的调控。Micro RNA(miRNA)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调控因子参与脂质及蛋白质合成以及新陈代谢乃至于肿瘤发生发展等多方面作用。miRNA通过影响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调控乳腺组织的脂肪酸代谢过程,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对于深入解析羊奶脂肪酸代谢的分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利用先进手段探究miRNA在乳腺脂肪酸代谢中的功能对于全面揭示miRNA调控羊奶脂肪酸代谢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CRISPR/Cas9系统因其设计简便、编辑效率高与脱靶频率低等特点被广泛运用于高通量与多重基因编辑中,近年来在非编码RNA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本研究在分析泌乳中期乳腺组织14个乳脂代谢相关miRNAs及其宿主基因表达水平与乳中脂肪酸成分相关性的基础上,选取与乳中短链及长链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的两个促进乳脂合成的miR-145与miR-24以及一个抑制乳脂合成的miR-130b。通过CRISPR/Cas9技术敲除miRNAs以探究miRNAs敲除对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代谢的影响。验证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miRNAs调控脂肪酸代谢的靶基因,分析miRNAs通过靶基因影响乳腺脂肪酸代谢的分子机制。研究主要结果如下所示:1.山羊乳脂代谢相关miRNAs及其宿主基因表达水平与羊奶脂肪酸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泌乳中期14个乳脂代谢相关miRNAs表达水平与乳中脂肪酸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iR-145、miR-30e、miR-24和miR-130b等四个miRNAs与羊乳中C6-C10脂肪酸含量具有负相关关系。14个miRNAs除miR-15a、miR-17以及miR-135b之外均与乳中长链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超长链脂肪酸中,仅有miR-148a与C20:4n6、miR-130b与C24:1n9存在显著相关。宿主基因表达水平与乳中脂肪酸成分的相关性分析表明,miRNA宿主基因中,NFYC与C18:0、CTDSPL与C14:0、CTDSP1与C18:0、NR6A1与C13:0以及PANK2与C21:0脂肪酸含量显著相关。结果表明,miRNAs与乳中短链及长链脂肪酸成分相关。2.miR-145通过INSIG1基因调控山羊乳腺上皮细胞的脂肪酸代谢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iR-145。通过在pre-miR-145基因组序列的Drosha酶的加工位点附近缺失一个核苷酸,影响miRNA的生物合成过程从而抑制成熟miR-145-5p与3p表达。miR-145敲除通过促进靶基因INSIG1 m RNA与蛋白质表达并抑制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细胞中的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合成并上调C17:0、C18:0、C18:2、C20与C22多不饱和脂肪酸且下调C16:0与C18:1脂肪酸含量。此外,利用si RNA在miR-145敲除细胞中干扰INSIG1基因表达,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含量均上调,且脂肪酸含量也发生相应改变。结果表明,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miR-145通过上调靶基因INSIG1并抑制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继而抑制细胞中的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合成并影响脂肪酸组成。3.miR-24靶向INSIG1与FASN基因调控乳腺上皮细胞的脂肪酸代谢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两条sg RNAs靶向位点间的66个核苷酸,从而导致miRNA的生物合成过程受阻并抑制成熟miR-24表达。miR-24敲除促进靶基因FASN与INSIG1表达并抑制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脂滴、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合成并上调C17:0、C18:0、C18:2与C20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通过在miR-24敲除细胞中干扰FASN与INSIG1表达,发现干扰FASN基因表达进一步抑制甘油三酯合成,而干扰INSIG1基因表达恢复敲除细胞中脂滴、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C16:0、C16:1与C18:0脂肪酸含量。总之,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敲除miR-24主要通过靶向INSIG1基因抑制脂滴、甘油三酯、胆固醇合成并调控脂肪酸组成。4.miR-130b靶向PGC1α基因并影响乳腺上皮细胞的脂肪酸代谢利用双sgRNAs介导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敲除pre-miR-130b的43个核苷酸,pri-miR-130b表达水平上升而pre-miR-130b表达水平下降,表明pri-miRNA的Drosha酶的加工过程得到了抑制。miR-130b敲除通过上调靶基因PGC1α与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中脂滴、甘油三酯、胆固醇合成并下调C16、C18、C20与C22脂肪酸且上调C17:0脂肪酸含量。总之,在山羊乳腺上皮细胞中敲除miR-130b通过靶向PGC1α基因并促进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脂滴、甘油三酯、胆固醇合成并影响脂肪酸组成。综上所述,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pre-miRNA基因组序列,通过影响miRNA的生物合成过程抑制成熟miRNA表达并调控靶基因与脂肪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脂滴、甘油三酯与胆固醇合成并影响C18:0、C18:2与C20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本研究为阐明miRNA调控羊奶脂肪酸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为miRNA转基因奶山羊制备提供研究基础。
其他文献
精子发生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即精原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与分化、精母细胞的减数分裂和单倍体圆形精细胞的变形。这一过程受到基因表达的精密调控。条件性敲除胚胎期生殖细胞内的H3K9me2去甲基化酶基因Jmjd1a和Jmjd1b导致基因表达紊乱和精子发生受损。因此,探究组蛋白甲基化修饰对精原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作用机制,对于雄性不育的诊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组蛋白甲基转移酶SETDB1能够催化组蛋白H3K9甲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改良畜禽肉品质,进而生产优质肉类产品已成为当前畜牧业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畜禽肉品质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其中肌内脂肪含量直接关系到肉产品质量,影响口感与风味。脂质代谢与畜禽体内脂肪形成与分布密切相关,脂质代谢紊乱引发的肥胖亦不利于动物的健康生长。因此,明确体内外影响脂质代谢的关键调控途径,解析其具体作用机理对于畜禽遗传育种的改良至关重要。褪黑素(N-乙酰-5-甲氧基色胺,
PTX3是PTX蛋白家族的成员,作为卵丘细胞-卵母细胞复合体扩张的标志基因在排卵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PTX3在奶山羊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功能和调控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体外培养的关中奶山羊卵巢颗粒细胞为研究对象,分析PTX3在有腔卵泡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表达规律,探究FSH、LH和miRNA对奶山羊卵巢颗粒细胞中PTX3基因表达,以及通过PTX3基因对颗粒细胞增殖、凋亡和类固醇生成的分子调控
陕北白绒山羊是利用辽宁绒山羊与陕北黑山羊杂交选育的绒肉兼用型优质绒山羊品种,具有产绒量高、绒质优、耐粗饲和抗逆性强等优点。众所周知,母羊产羔率等繁殖性状作为绒山羊的重要经济性状之一,直接影响了其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研究影响绒山羊母羊产羔率的生物学机制,对提高绒山羊的养殖收益具有重要实践价值,也在山羊繁殖性能调控机制等基础研究中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母羊的产羔率是由多基因调控的复杂过程,其中骨形态
骨骼肌作为哺乳动物最大的运动器官,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骨骼肌发育是一个复杂的、严格调控的过程,主要包括成肌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多核肌纤维的融合。对人类而言,肌肉发育障碍会导致先天性的肌肉疾病,例如先天性肌营养不良和肌无力综合症。对于家畜来说,肌肉的发育直接影响肉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深入研究肌肉发育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肌肉的发育涉及复杂的基因和非编码RNAs组成的调控网络,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技术
叉头框蛋白1(Forkhead box protein O1,FOXO1)是生物体内一类关键的细胞调控因子之一,主要通过转录和传导各种细胞因子信号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在哺乳动物肝脏组织内,FOXO1通过抑制脂肪酸从头合成关键调控因子SREBP1的表达,进而抑制脂肪酸的从头合成同时促进脂肪酸的分解,最终改变细胞中脂肪酸组成,维持机体内脂质平衡。但FOXO1在反刍动物的乳腺组织中是否调控脂肪酸代谢过程仍
骨骼肌是动物最重要的组织之一,约占体重的50%。骨骼肌参与机体运动、保护和代谢调节。畜禽的生长性能,尤其是骨骼肌的生长,是决定养殖户经济效益高低的因素之一,因此对畜禽骨骼肌发育的研究在畜牧业生产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关于畜禽胚胎期肌肉发育的研究表明,肌纤维的形成机制涉及到祖细胞的激活、祖细胞增殖为单核成肌细胞并最终融合形成多核肌管等步骤。此外,许多基因和转录因子也参与了肌肉增殖和分化的调控。然而
骨形成蛋白和激活素的跨膜蛋白抑制因子(BMP and Activin Membrane-Bound Inhibitor,BAMBI)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因其胞内结构与TGFβ家族的I型受体相比较短且缺乏丝氨酸/苏氨酸磷激酶信号传导结构域,因此也被称为TGFβ的伪受体。前期研究结果表明,在人的脂肪细胞中,利用si RNA干扰BAMBI的表达可促进人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并缓解经典Wnt/β-cateni
流行性日本乙型脑炎(Epidemic encephalitis B),简称乙脑,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威胁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猪被认为是乙脑流行环节中的“放大宿主”,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可在猪体内大量繁殖,从而引起明显的病毒血症。此外,日本乙型脑炎病毒还可以通过蚊子在猪群之间进一步传播,对中国养猪业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强毒株引起的给世界养禽业造成极大危害的烈性传染病。迄今为止,已经在250多种鸟类以及少数的哺乳动物上发现了NDV的感染。为了适应庞大的宿主类型,与其它单股负链RNA病毒一样,NDV通过基因突变产生了大量的变异体,表现在多种多样的基因型。除宿主因素外,NDV的毒力主要是由其基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