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俄战争之后,长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日、俄势力交汇点。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借鉴西方优秀的城市规划理念在长春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留存至今的大量建筑近些年被长春市人民政府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单中。东天街历史地段内能代表老长春特色的居民建筑集中成片,地段内阶梯式山墙、外墙式烟囱等建筑要素成为地段标志性符号,在长春城市发展中占据重要部分。但近年来,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地段内遗存建筑开始破损,环境风貌遭到破坏,亟需保护。本文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微更新的视角对地段潜在价值多方面的挖掘,为长春历史地段保护提供依据和支持。第一部分研究背景,交代本课题的来源与写作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对象与内容,并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理念解析,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历史地段微更新保护理论的体系构建。首先分析历史地段微更新概念的提出与理念的发展,明确理念的核心内容及遵循的原则,针对历史地段各项要素进行微更新策略总结。第三部分对象解析,以微更新的视角,对东天街历史地段的要素资源进行有计划地调研与分析,给出地段的综合评价,为后文保护设计研究提供依据;第四部分理论实践,将构建的微更新保护体系运用于东天街历史地段的保护中。针对地段各项保护要素,尽量全面地给出相应的微更新策略及方案建议与演示。微更新的理念追求最小程度干预、较大程度地对地段潜在价值的提升,希望本文的研究能为长春及国内其他类似历史地段的保护工作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