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t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考察中国教育学派内涵、特征及其形成标志的基础上,对中国教育学派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进行了研究,试图围绕并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探索中国教育学派形成的途径和保障措施。中国教育学派是在中国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教育学家对教育学学科发展和教育实践方面的问题看法不同,因而集合同道形成的,以内在知识和实践范式为核心的学术共同体。它有四个基本特征:研究主体是中国教育学家,研究对象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基础是中国本土教育实践,研究话语是本国语言。它的形成以是否拥有优秀的中国教育学派代表和“异质互补”的中国教育学派成员、是否具有共同的范式和原创性的研究成果为标志。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不仅是学术繁荣的必然要求,还是教育学独立地位的客观要求,而且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实要求,更是中国教育学研究者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尊师重教、科教兴国的政治环境,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以及中国文化、教育传统积淀为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可能性;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形成中国教育学派的自觉追求和努力尝试则为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有四条途径:第一,坚定“中国立场”,形成原创性学科理论,以增强中国教育学理论体系的统摄性;第二,在了解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教育学的学科规训;第三,呼唤中国教育学研究者对真实教育情境的实践关怀,包括生命关怀和人文关怀,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第四,提高中国教育学研究者的自身素质。中国教育学派的形成需要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坚持正确的观念导向,创新现有的组织机制,鼓励多元化的学术讨论,形成完善的评价标准。
其他文献
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适应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被关注的一个普遍问题。作为社会成员,当人们进入一个新环境时总是存在着适应的问题。尤其是经历了灾难的个体,他们的社会适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教学中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否良好,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建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针对小学生的特点和行为习惯进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和谐关系;构建  一、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和谐关系的内在联系  良好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是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作用下建立的和谐关系。在进行和谐关系构建
沙滩排球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全运会女子沙滩排球比赛前六名队伍的所有比赛进行技术统计(发球、接发球、扣球、拦网、防守),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的技术统计进行分析,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