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模光力学、腔隧穿诱导透明和热光交叉克尔效应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zhangshun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子关联虽然导致量子态的各种创新的应用,但是也对环境噪音的反应非常敏感。在常规的量子信息处理和各种量子技术中,量子态的制备需要隔绝外界的噪音。虽然在这个方向上的努力已经导致了单粒子或少粒子量子态的精确制备和控制,但是对于复杂的量子系统的制备和控制依然困难。在这种主流的研究思路之外,两种非常规的量子态制备和量子信息处理方式在最近的十年内开始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一是耗散控制设计的观念,一是弱作用过程的研究。耗散控制设计考虑把系统外的环境也看作一种资源,用来设计稳定的量子态。虽然有噪音的影响,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耗散通路的设计,获得纯的纠缠态和具有高度量子关联的量子态。这些年,这个领域的基本想法和关键机制已经被广泛的讨论,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功。在弱作用过程下,作用的时间短暂,作用的强度非常弱,导致量子态的变化也非常小,但是也使得耗散过程可以被忽略,使得制备的量子态纯度很高。一种弱作用过程加后选择的想法最近得到了很多关注,称为后选择弱测量。这种观念可以看成是在传统的标准测量方案的基础上加上后选择。但是到了今天,这种观念已经突破了测量的范畴,成为量子态制备和精密测量的一个重要方案。在本论文中,我们对耗散控制设计在光力学系统中的应用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讨,我们利用腔和遂穿诱导透明设计了两种性能良好的量子器件,并且对热态的后选择问题做了开创性的研究。通过这些研究,可以看出耗散控制设计和后选择弱测量尤其非常独特的量子系统制备和控制的优点。光力学系统已经成为了实验量子光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领域,也激发了许多原创性的理论研究。由于力学振子系统是一个宏观系统,所以它所能产生的量子关联对于我们理解各种量子基础问题尤为重要。在光力学系统中产生纠缠甚至强纠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在本文中,我们用耗散控制设计的观念讨论了一个四模光力学系统的稳态纠缠问题。基于以前的文章中讨论问题的思路,我们首次把耗散控制设计的思想用到常温下的光力系统。在已有的工作中,光力学系统的两体纠缠的对数负性在零温时小于0.7,在常温时根本没有。王颖丹等人的工作给出产生强纠缠的方法,但是他们的工作是在零温下讨论的。我们发现,该系统在常温下也可以获得显著的纠缠,这与以前的光力学纠缠的工作是非常不同的。而且纠缠随着温度升高的变化方式也和以前的研究区别很大。同时,这个系统也是量子力学无关子空间的一个典型案例。随后我们利用同样的四模光力学系统讨论了不同波长的相干光转移的问题。在不同的频率光之间转移信息是量子网络中的基本问题。在现有的方案中,基于光力学系统的量子态转移如果要获得高的转换效率,需要两个目标腔模的驱动光的强度较大,同时也要求两个腔模的耗散几乎相等。这一方面不利于调控,过强的驱动光会导致力学振子的加热,破坏转换效率,另一方面对于两个腔的设计要求较高。我们首次提出了蓝带边驱动的耗散控制设计的想法。虽然多了一个控制模式,却可以使得相干光转移的耦合强度极大的降低,并且两个目标腔的耗散可以非常不同。尤为重要的,在这里我们揭示了模式消除的想法,可以用到许多其他的量子控制问题中。腔既可以增大也可以减少量子系统的耗散,同时可以极大的增强光与量子系统的耦合强度。而隧穿诱导透明就是设计一个共同的耗散通道,使得两个临近的量子态模式发生干涉,导致透明现象。在本文中,我们同时用这两种方法设计了两种量子器件,都是作用于中红外区的,一种可以延迟光传播的时间,另一种可以对两种频率的光进行开关控制。这两种设计都已经申请专利。后选择弱测量从一出现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但是其独特的弱作用反常放大能力得到了认可,并且被广泛研究。在现有的工作中,利用后选择弱测量来放大克尔介质中的单光子非线性,这个想法最近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在现有的工作中,他们只是讨论了相干光作为探针的现象。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用一个热态指针来探究单光子交叉克尔效应,做了非常详细的讨论,我们发现热态指针和相干光指针的放大现象非常不同,热态指针的放大效果更加显著。我们把弱效应推广到热态指针诱导的强效应上。我们发现,对于强效应,传统弱值解释是不成立的。同时,我们也给出了后选择诱导的缩小效应和大概率的放大现象。这些结论都超出了以前的研究范围。热光交叉克尔效应进一步揭示出后选择弱放大的虚放大效应是一种纯粹的经典效应,并且和最近的平衡弱测量技术结合起来,我们给出了虚放大的一般机制。
其他文献
我是京城与黄土高原的“混血娃”,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但我永远是黄土地的孩子。仔细品味追忆家庭的陈年往事、家乡的风土人情,以旁观者的视角、局内人的体验来感悟和还原身边的历史,明晰自己在历史长河中的角色与使命,我愿意主动承担起家庭、学校、社区乃至国家赋予我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期刊
伴随着人工量子器件微小型化、可集成化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已经可以在很多平台上实现人工超材料,例如,光子晶体,声子晶体,超导量子电路,冷原子等。人工超材料有着固体材料不可比拟的优势――纯净性,空间结构的可控性以及参数的可调谐性等,使得很多在理论上的物理现象得以呈现。腔光力系统是混杂量子器件中的一类,结合了声学和光学两种模式,主要研究的是辐射压力导致的光声相互作用。腔光力学的研究很多集中于单体上,而
超临界二氧化碳(s CO2)布雷顿循环发电系统具有效率高,结构紧凑,耗水少等优点,适用于太阳能、化石燃料、核电、余热利用和地热等各类能源系统。在近临界区,CO2的物性变化剧烈导致系统的特性复杂。目前,s CO2循环的研究依然缺乏普适性的传热关联式、准确的临界参数测量方法,同时示范系统的运行经验不足、实现效率低等问题也是s CO2循环面对的主要问题。本文从临界传热,临界密度监测,跨临界系统的动态特性
背景 临床上同种异体排斥反应仍然是器官移植的主要障碍,器官移植患者几乎无一例外地要长期、正规地应用免疫抑制剂。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实质是T细胞活化,经典移植免疫学理论认为,T淋巴细胞的活化需要两个信号。信号1为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表面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外源性抗原复合物(MHC/Ag complex),与T细胞表面的T细胞受体/CD3复合物(TC
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对于研究它的功能及其相关的药物设计至关重要,多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各样基于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方法。通常来说,蛋白质结构预测包含构象产生和构象筛选两个基本过程,其中,在对大批量构象进行筛选时,能否挑出最接近天然结构的蛋白质构象,结构评估函数也即是通常所说的打分函数的精准与否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统计力学,一个物理系统的稳定状态对应于它的最低自由能,对于包含大量原子的蛋白质
光学显微镜自17世纪被发明以来,一直是人们认识和探索微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凭借其非接触、对样品损伤小、成像机制丰富等优点,光学显微镜在生物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已有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光学显微技术只能清晰成像垂直于探测物镜光轴的样品横平面信息,而对于平行于光轴的轴平面信息的获取一般需要依靠扫描来完成,既耗时又容易引入对准误差。因此,对于直接型轴平面光学显微成像技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及
随着井筒所受围压的加大,井壁厚度越来越厚,如何经济合理地减薄井壁已成为目前冻结凿井法急待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现行的单层井壁结构和施工工艺不能合理发挥井壁外侧区域的承载力问题,本文提出径向可缩新型井壁结构,采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物理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其力学特性和设计理论。着重运用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径向可缩新型井壁结构和“分次砌筑,分步受力”井壁施工新工艺对提高井壁极限承载力作用。通过数值计算和
Stokes流是计算流体动力学中的经典问题,广泛应用于选矿、注浆、化工、环境工程等领域,是当今流体力学十分活跃的分支之一。由于Stokes流动中的扰动衰减缓慢,纯数值解法应用于无界流动时往往需取很大的计算区域,计算量太大,因此半解析半数值方法成为当前求解Stokes流问题的主流。自然边界积分法是一种有效的半解析半数值解法并具有诸多优点,但是此方法目前在Stokes流问题方面的研究还不深入。本文综合
磁约束核聚变反应堆的原料为氢同位素氘和氚,低活化铁素体/马氏体钢(RAFM钢)是聚变堆包层的候选结构材料之一,但是氚在RAFM钢中的渗透率较高,减少氚渗透是聚变堆研究的关键科学与技术问题之一。在包层结构材料表面制备陶瓷防氚渗透涂层是国际上公认的解决方案,既可保证钢基体材料的结构性能,同时能够大幅提高其阻氚性能。氧化物复合涂层同时具备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阻氚性能,因此,本论文对TiO2和α-Al2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分数阶偏微分方程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科学领域,如在量子力学、地球流体力学、生物数学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于分数阶偏微分方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数学技巧和方法上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开发,进而促进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一些复杂物理现象的理解并进行有效的数学刻画与描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主要研究以下几个分数阶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