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的师范教育开始于日本占领时期,1949年光复后,台湾一直沿用大陆的师范教育政策,其师范教育走过了一条“中等师范教育—专科师范教育—本科师范教育”的发展之路。进入到90年代,台湾的政治体制由一党独裁的“一元化”体制迈向多党轮流执政的“多元化”体制、经济结构由封闭静态的农业经济迈向开放动态的工商业经济、大众民主意识不断觉醒,师范教育的弊端日益暴露。此外,受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冲击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僵化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台湾的师范教育走向了转型之路。1994年,台湾颁布《师资培育法》,开始了对师范教育的转型,其内容涵盖了师资培育体制、师资培育机构以及师资培育课程等方面的整体性转型;同时,台湾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对其教育法令法规进行修订,促进了教师教育的新发展。师资培育体制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师资培育渠道由封闭走向开放,师资培育机构由一元走向多元,师资培育费遇由公费走向自费,教育实习及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化,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师资培育机构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师范院校或与邻近大学院校合并,或直接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教育学院,并对院校系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外,非师范院校也通过设立师资培育中心参与教师的培养。师资培育课程的转型主要表现在:提高通识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科专门课程的学分,将教育实习纳入职前师资教育课程,增设非师资培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第二专长。台湾师范教育的转型取得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师资培育理念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师资培育体系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型、师资培育课程由“专业性”向“通识性”的转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台湾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如师范院校功能定位不清、师资供需失衡以及师资培育质量下滑等方面的一些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成为台湾今后教师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台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历史文化背景相似,因此,台湾师范教育转型的经验及教训,可为当前大陆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镜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