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师范教育转型探析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b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湾的师范教育开始于日本占领时期,1949年光复后,台湾一直沿用大陆的师范教育政策,其师范教育走过了一条“中等师范教育—专科师范教育—本科师范教育”的发展之路。进入到90年代,台湾的政治体制由一党独裁的“一元化”体制迈向多党轮流执政的“多元化”体制、经济结构由封闭静态的农业经济迈向开放动态的工商业经济、大众民主意识不断觉醒,师范教育的弊端日益暴露。此外,受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冲击及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这种僵化封闭的师范教育体系越来越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台湾的师范教育走向了转型之路。1994年,台湾颁布《师资培育法》,开始了对师范教育的转型,其内容涵盖了师资培育体制、师资培育机构以及师资培育课程等方面的整体性转型;同时,台湾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对其教育法令法规进行修订,促进了教师教育的新发展。师资培育体制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师资培育渠道由封闭走向开放,师资培育机构由一元走向多元,师资培育费遇由公费走向自费,教育实习及教师资格检定制度化,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师资培育机构的转型主要表现在:师范院校或与邻近大学院校合并,或直接升格为综合性大学或教育学院,并对院校系所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另外,非师范院校也通过设立师资培育中心参与教师的培养。师资培育课程的转型主要表现在:提高通识课程的比重,增加学科专门课程的学分,将教育实习纳入职前师资教育课程,增设非师资培育课程以培养学生第二专长。台湾师范教育的转型取得明显的成效,实现了师资培育理念由“师范教育”向“教师教育”的转型、师资培育体系由“一元化”向“多元化”的转型、师资培育课程由“专业性”向“通识性”的转型。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台湾教师教育的发展也受到了诸如师范院校功能定位不清、师资供需失衡以及师资培育质量下滑等方面的一些新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并促进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应该成为台湾今后教师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台湾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岸历史文化背景相似,因此,台湾师范教育转型的经验及教训,可为当前大陆的教师教育改革提供镜鉴。
其他文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一篇壮观的中华民族创业巨幅开始铺开。崭新的社会制度下,武术作为中国的“国宝”“国粹”,也开始伴随着共和国革命和建设新时代迈开豪迈
研究工作记忆中的注意焦点转换,对于探讨工作记忆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既是揭示复杂认知加工规律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理解复杂认知加工机制的基本任务之一.本篇在工作记忆
个人、社会、国家是参与职业体育实践活动的三主体,西方和中国的职业体育所不同的价值取向规定了三主体的不同关系,形成了迥异的运行机制,造成了差别的结果。在西方,职业体育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进步史上一个伟大的社会现象和文化珍宝,其发展背景与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难以分开。现代奥运会又在特定时期、特定阶段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依托,发展到了一个
研究者们对儿童获得假装理解能力的年龄以及对实验范式的争议颇多,并且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不同民族儿童假装理解能力的跨文化研究。本研究采用改进后的Lillard的实验范式对267
运动肌肉疲劳过程中的sEMG的FFT频谱发生左移现象,目前被认为与以下2方面的原因有关:1)是所谓的某些中枢性因素,如运动神经元放电频率下降,放电活动呈同步化变化等,2)也有研
随着高校体育选项课制度的实施,田径课教学在普通高校体育选项课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随着学生选项课自主权的不断扩大,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而且,正在逐步走向萎缩,甚至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