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能力,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强调学生在“做”中“学”,这明显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课堂中师生的地位较传统课堂已有所改变,但由于受到应试大环境的影响还存在有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实习学校高中一年级两个班级的跟踪观察,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课堂互动的主要类型是什么?(2)课堂上,教师话语量与学生话语量的分配情况如何?(3)教师什么样的问题更能激起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展示性的还是参考性的?(4)教师对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反馈如何?通过研究发现:目前的一线教师的话语量大于学生的话语量,这影响到学生话语的输出效果和语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堂互动的形式较单一,学生对参与课堂互动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组织小组活动,师生间的课堂互动主要是由教师发起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在课堂中的问题大部分是展示性问题,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教师能给予学生及时反馈,注意到了学生情感方面的培养,但在纠错方面还有待提高。鉴于以上研究发现,笔者总结出了以下教学启示:首先,创设互动的情境,调动学生参与互动的积极性;其次,引导学生进行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参与课堂互动,丰富课堂互动的形式;第三,课堂上注意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的交替使用,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要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积极反馈话语,达到与学生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