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粒旁物质1在实验性结肠炎小鼠肠粘膜中的表达研究

来源 :昆明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bianwo6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 的:构建不同程度小鼠急性结肠炎、重度结肠炎早中晚期以及MP干预2%DSS诱导的肠炎模型,研究结肠粘膜中心粒旁物质1(Pericentriolar Material 1,PCM1)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不同浓度 2%、3%、4%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诱导不同程度小鼠结肠炎、高浓度4%DSS诱导小鼠重度结肠炎早中晚期以及甲泼尼龙(methylprednisolone,MP)干预2%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采用(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及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评估结肠炎症程度,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蛋白印迹技术检测结肠组织中PCM1,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转录及表达。结 果:1.不同浓度DSS诱导的不同程度结肠炎实验DSS浓度越高,诱导的小鼠结肠炎越严重。免疫组化中饮用DSS组小鼠PCM1阳性表达集中在结肠淋巴滤泡处,正常组未见明显表达;肠炎越重,IL-1β表达越多。qRT-PCR结果表明:PCM1 mRNA随结肠炎加重而增加,但结肠炎严重到一定水平,逐步回落,2%DSS组与正常组、2%DSS组与4%DS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P<0.01),3%DSS组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IL-1β,IL-6,TNF-α结肠炎越重,表达越多。Western Blotting显示:PCM1表达趋势与转录一致,除正常组与4%DSS组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高浓度4%DSS诱导的重度结肠炎不同时期实验随着时间疾病进展,小鼠结肠炎越重;免疫组化中饮用DSS组小鼠PCM1蛋白在结肠淋巴滤泡处存在阳性表达;随着疾病进展,IL-1β蛋白表达增多。qRT-PCR显示:不同时期的结肠组织PCM1 mRNA随着结肠炎的发展先增加后回落,4%DSS五天组相较正常组及4%DSS七天组明显增加(P<0.01),4%DSS三天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TNF-α,IL-1β均随着时间疾病进展,表达越多。在Western Blotting中PCM1表达趋势与qRT-PCR结果一致,4%DSS五天组与其余三组具有差异统计学(P<0.01);4%DSS三天组与正常组、4%DSS七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MP干预实验2%DSS+MP组结肠炎较2%DSS组轻,在免疫组化中PCM1蛋白的表达同之前的实验一致,饮用DSS组结肠淋巴滤泡处有阳性表达;IL-1β在2%DSS+MP组较 2%DSS 组减少。qRT-PCR 显示:PCM1,IL-6,TNF-α,IL-1β mRNA 在MP+2%DSS组较2%DSS组表达减少,PCM1在二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Western Blotting 实验中,PCM1 在 2%DSS+MP 组相较 2%DSS 组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CM1在急性轻度结肠炎及急性重度结肠炎早中期转录及表达升高,在急性重度结肠炎后期呈回落表现,提示PCM1可能是急性期炎症反应蛋白。2.PCM1阳性表达的部位主要集中在结肠淋巴滤泡处,与炎症因子变化相关,提示PCM1可能与免疫细胞相关联,参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生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自身抗体与不同剂量UDCA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生化应答之间的关系,明确外周血中抗体分型对UDCA不同剂量治疗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选取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22例PB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发病年龄、BMI、生化全套、血细胞分析、凝血功能、免疫球蛋白、抗核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
[目的]对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患者应用铋剂四联疗法(Bismuth quadruple therapy,BQT)进行根治,观察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Hp根除率;系统性评价BQT在Hp初次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Hp阳性患者初次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按入选标准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昆明
[目的]本研究通过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住院治疗的D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及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医师的早期识别的能力,为本病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从而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为DM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经验和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
[目 的]探讨Th17/Treg细胞失衡在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 法]本研究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期间来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门诊就诊和住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40例,男性30例,女性1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34例,男性26例,女性8例;同期来我院的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
[目 的]1.分离、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derivedmesenchymalstem cell,BMMSC),比较常氧培养BMMSC(n-BMMSC)、低氧预处理BMMSC(hypoxia-precondition BMMSC,hp-BMMSC)增殖活力、归巢到损伤肝脏能力的差异。2.比较 n-BMMSC、hp-BMMSC、雷帕霉素干预的 hp-BMMSC(rapa-h
第一部分FibroScan联合肝纤维化评分对NASH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目 的]探讨FibroScan联合无创肝纤维化评分对区分NASH患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 法]1、选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消化科住院由肝穿病理诊断的NASH患者4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饮酒史、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PLT、
[目 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随着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的出现,AIDS患者死亡率随之下降。然而,即使HIV持续被抑制,仍有部分AIDS患者的免疫功能不能恢复,出现免疫重建不良,导致持续免疫激活和慢性炎症。AIDS患者免疫重建不良与其营
[目的]探究miRNA6763-5p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昆明医科大学老年消化科门诊及住院的NAFL患者53例,CON41例。收集临床资料:年龄、身高、体重、BMI指数。生化指标:AL T、AST、ALP、CHE、r-GGT、TC、TG、HDL-C、LDL-C、FBG、UA,以及甲烷氢呼气结果:2小时内H2、CH4、CH4+H2呼气值。运用SPSS23.0统计学软
[目的]内科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是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的金标准,然而传统半硬质胸腔镜下常规钳胸膜活检方法得到的标本大小有时不能满足病理诊断要求,而冷冻活检术可以增加取材标本体积大小,故本文探讨内科胸腔镜下胸膜冷冻活检对不明原因胸腔积液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共纳入了 45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均于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二科住院期间给予内科胸腔镜检查
[目 的]:分析支气管超声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endobronchial ultrasound guide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EBUS-TBNA)的临床诊断性能,探讨影响EBUS-TBNA诊断性能的相关因素,评估EBUS-TBNA在临床诊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 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20年10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