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的系统调查,基本查清了葡萄园节肢动物种类及其群落组成,系统地研究了葡萄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并运用生命表技术对其主要害虫二斑叶螨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与模拟,结果如下:
(1)根据节肢动物群落中的营养和取食关系将总群落划分为天敌亚群落和非天敌亚群落,非天敌亚群落包含害虫和中性类昆虫,共获得节肢动物种类有75种隶属47科。非天敌类亚群落是总群落的主要成分,优势种包括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二点叶蝉Cicadulafasciifrons、玉米蚜Rhopalosiphummaidis和葡萄瘿蚊Cecidomyasp.;天敌类亚群落主要种类有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graminicola、小十三星瓢虫Adoniavariegata、中华草蛉Chrysopasinica和中华长腿胡蜂Polisteschinensisantennalis。优势集中性表明非天敌类亚群落>总群落>天敌类亚群落,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为总群落>天敌类亚群落>非天敌类亚群落。
由于受到害虫与天敌的相互作用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影响,群落及各亚群落各项指标出现波动。多样性作为群落状况的综合反映,可以看出非天敌亚群落的变化趋势与总群落相类似,天敌亚群落则变化不大,表明天敌亚群落较为稳定,对抑制害虫种群数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通过对二斑叶螨在4个葡萄品种(红提、美人指、乍娜、马特)上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组建与分析,计算出其在这4个品种上的内禀增长率rm分别为0.2066、0.1543、0.1898、0.1964,次代种群数量显著增长,在不同品种上的每雌产雌数也明显不同,其中以红提品种上的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高,每雌产雌数也最高;从二斑叶螨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的大小来看,二斑叶螨对4个葡萄品种的嗜食性大小顺序为红提>马特>乍娜>美人指。这表明,二斑叶螨在葡萄品种上的适应度和嗜食性以在红提上最好,在马特上较好,在乍娜上次之,而在美人指上最差。在稳定种群年龄分布中,未成熟期在4个品种上分别占总量的90.9﹪、89.5﹪、86.6﹪和88.5﹪,成螨期分别占总量的9.1﹪、10.5﹪、13.4﹪和11.5﹪;对致死率为99﹪的不良环境的反应时间都不超过30d。
(3)研究了草间小黑蛛、小十三星瓢虫和中华草蛉成、幼虫对二斑叶螨的捕食作用,结果表明其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发现天敌的捕食功能受自身密度、饥饿程度、空间大小、捕食对象及密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情况下的捕食功能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