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严复晚年的自由观 ——以《〈老子〉评语》、《〈庄子〉评语》为考察对象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baoai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严复被称为“中国西学第一人”,早年他自西方引进了自由主义,认为西方发达的原因在于“自由”,故而他企图以西学之自由来挽救近代中国的命运,实现国家的富强。到了晚年由于时代背景的变化,他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反思中西文化,并在老庄思想中发现了自由思想,故其晚年以中国传统文化阐释西方自由思想,试图以中国文化的土壤培育西方自由主义。这不仅表现了他对自由主义的守持,亦是其晚年对自由主义的开拓与发展,是其自由思想的升华。可以说,严复晚年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特征在理论架构上贯穿了中西方文化的比较思想,在内部体系上强调自由为体,民主为用。故而本文试图通过《<老子>评语》、《<庄子>评语》阐释严复晚年的自由观,探讨其中西结合的政治理论。第一部分,本文将梳理严复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以求向读者展现其晚年自由观的形成原因以及其发展变化的内在逻辑。严复早年留学英国,发现了西方发达的原因在于自由,从而向国人介绍西方自由主义,企图实现国家的富强。到了晚年,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严复逐渐认识到西方文化的不足,从而回归传统,但他从未抛弃其早年倾心的自由主义。通过对文化的反思之后,他主张中西结合,并“以老释西”,最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由主义。第二部分,本文主要介绍严复晚年自由观的主要内容。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的社会大背景下,严复以进化论引介自由,强调自由是进化的产物,呼吁国人在进化中群起奋争,自立自强。同时,他以庄子的“在宥”、杨朱的“为我”阐释自由的内涵,重申了对个人自由的肯定和重视。另外,严复提出“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的论断,主张通过实行民主政治来实现自由。但民智未开,不利于自由和民主的实现,因此他强调培育国民的民智、民德、民力,等到国民素质提高之后,再去实行民主,走一条渐进变革的道路,逐步地实现自由。可见,严复的自由观是建立在中国的具体国情上的。第三部分对严复晚年的自由观作一个整体的评析,探讨其晚年自由观的意义。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探讨:第一个方面,探讨严复晚年自由观的时代意义,即其晚年的自由观不仅为其自由理念正名,同时也为当时的中国寻求了一条出路,体现了其强烈的爱国情怀;第二个方面,探讨其晚年自由观的文化意义。严复以道家哲学亲和西方自由观念,将西学与中国传统结合起来,这种执西用中的做法不仅更好的引介了西学,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更新。另外,严复立足本土,求裨实际,以批判的眼光衡量中西文化,强调文化的生长需要因地制宜。他这种执西用中、求裨实际的文化理念提醒了我们对于文化的态度,即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各国文化都有自己的魅力与缺陷,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的时候也要挖掘本国的文化精髓,同时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这样才能在文化的指引下推动现代化建设,实现国家的富强。
其他文献
本翻译项目的源语文本为《走向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浙江农村改革与发展》的第二章,该章节叙述了我国农业经营体制变革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与发展。节选源文本中出现了大量与我国农业领域相关的词汇,这类词汇的翻译难度较大,因此本实践报告重点探讨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相关词汇的翻译。作者将其划分为与农业相关的组织机构类词汇、政策制度类词汇和文化类词汇,从而进行分类分析和翻译。作者发现,组织机构类农业相关词
普通中学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状况,已有很多学者研究和探讨过,而国际学校的思想政治课学习状况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还有待我们去深入了解。选题以武汉枫叶国际学校在校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方式调查他们思想政治课的学习现状,从而了解国际学校关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和教学思路,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改进和加强国际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可行思路及建议。本文在经过实地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的基础上,分析
柳琴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但是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被我国著名演奏家、作曲家王惠然先生发掘,并与徐州民族乐器厂合作将其改造之后,这件乐器才真正得以新生。如今我国的柳琴演奏事业,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新技法、新作品,层出不穷。尤其令人高兴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柳琴艺术传到台湾之后,在那里也迅速得以发展。如今台湾从事柳琴演奏、教学的人员已经越来越多,柳琴已经成为了台湾地
18世纪到20世纪早期,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认知主要来自于早期传教士传入的“汉学”(sinology)。20世纪50年代后区域研究兴起,美国借此东风一跃成为西方国家研究中国学的领头羊。随着中国国际实力的逐步攀升,中国学研究成为国际社会研究中国、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海外中国学的研究对于世界上其他国家了解中国、进而制定对华政策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力,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也使得海外中国学已经成为了一门全
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设计这一学科也得到了更多人的重视与关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优秀的设计是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变革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也是增强国民设计意识与提高审美的重要手段。虽然近些年,高等学府的设计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基础性质的设计教育,尤其是在初高中层面的教育科普仍处于欠发展阶段。其根本原因在于,对于设计教育在初高中层面的重视程度与推广力度不够。本文通过以初高中设计教育为研究对象
甘肃省永昌县“节子”舞是位于河西走廊中段金昌市永昌县赵定庄村的一项传统汉族民间舞蹈,是第二批甘肃省省级民间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名“打节子”。舞蹈中具有浓厚的文化背景和较强的技艺性及观赏性,以欢快激进的节奏、热血豪迈的气势、亦舞亦武的风格、舞动“节子”时响亮的声音和灵活多变的动作见长,是丝绸之路上河西走廊传统民间文化中极其珍贵重要的文化资源。但正是这样独特珍贵的文化资源,却一直面临着传承发展的困
我们经常会在日常会话中听到“想了又想”、“高是高”、“总归,小学生就是小学生”等通过重复同一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被称作“同语反复”,是指前后句子成分由同一词语充当构成的句子。前后句子成分虽表面相同,但实际表达意义不同。近年,各国学者都对同语反复这一语言现象阐述了自己的看法。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Grice认为,人们之间的交谈之所以能够顺利进行,是因为双方都遵循了一定的原则,相互
为解决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质量问题,本文构建了质量控制体系“P-C”模型。该模型借鉴了管理学PDCA质量循环方法,融入教育学的CIPP成果评估模式,结合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特点,丰富和完善了PDCA各阶段的质量控制内容,并在CHECK检查阶段运用CIPP作为检查工具,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笔者运用“P-C”模型对G项目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同时引用第三方评估结果进行效果检验,从而
如今的商品经济愈发繁荣,文化作品也随之发展,其作为普通商品进行交易的情况也日渐普遍,作品名称作为一个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难免会因为其使用而引发纷争,这其中有关电影作品名称的纠纷出现得尤其频繁。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解决这种纠纷的途径,也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制电影作品名称的使用,对如何保护电影作品名称也是无从下手。本文先从“《人在囧途》诉《人再囧途之泰囧》不正当纠纷”一案入手,详细介
民间交流作为国家外交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它的在国家外交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在国家外交中的呈现出多样化,也会极大的促进两国友谊的升华。孔子学院作为一所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它的作用不同于官方外交,在中吉民间交流中,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充分让考虑吉尔吉斯斯坦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所具备的职能,发挥孔子学院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推动吉尔吉斯斯坦的人民群众对中国的了解,极大的拉近两国人民心与心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