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卵巢恶性肿瘤早期症状隐蔽,加上卵巢位于盆腔深部,即使有慢性腹痛、腹胀等症状也易被忽视。卵巢恶性肿瘤以上皮性癌为最多见,占卵巢恶性肿瘤的80%-90%,早期诊断有一定困难,初次就诊时70%-80%已属于晚期,当今对卵巢癌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一些高危人群接受了预防性的卵巢切除术,有些肿瘤细胞减灭术的患者还接受了腹腔内化疗,使卵巢癌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超过50%[1]。近年来PLT(Platelet血小板)及FIB(Fibrinogen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卵巢癌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恶性肿瘤血小板增多被认为可能是反应肿瘤负荷的重要指标。有报道部分卵巢恶性肿瘤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也有增高,但是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增多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尚不一致,本研究拟在此方面进行探讨。目的:探讨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预后。材料与方法:1、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因卵巢癌初次手术的病人,选择资料完整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82例做为研究对象。随访至2012年12月,随访时间为16个月-36个月,其中有45例复发,复发率为54.88%(45/82)。选择同期收治的52例良性卵巢肿瘤作为对照组(良性卵巢肿瘤组),分析卵巢上皮癌和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其各种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2、本研究将PLT>300×109/L定义为血小板增多;FIB>4g/L为增高;以血CA125=200U/mL为阈值,超过此值为增高,以腹腔积液≥500ml定义为腹水。3、PLT计数及FIB与残留癌灶、病理类型、腹水、病理分级、FIGO(International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国际妇产科学联盟)手术-病理分期、血CA125的关系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组内手术前后PLT计数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与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年龄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有可比性。2、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有统计学差异,并且差异显著。(卡方值及P值分别为χ2=22.949P=0.000,χ~2=27.278P=0.000)3、上皮性卵巢癌组术前PLT计数增高有43人,占52.44%(43/82),FIGO分期I+II期有24例,其中血小板计数增高有10例,占41.67%(10/24);III期+IV期患者有58例,其中有33例血小板计数增多,占56.90%(33/58)。4、上皮性卵巢癌组中:⑴血小板计数与残留灶、病理分级、FIGO分期、腹水比较(χ~2值分别为6.502;23.953;25.972;4.174;P值分别为0.011;0.000;0.000;0.041,均<0.05),提示与上述因素有统计学意义;与病理类型及CA125比较(χ~2值分别为2.949;3.115;P值分别为0.400;0.078),无统计学意义。⑵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残留灶、腹水、CA125、FIGO分期、病理类型及病理分级均无关(χ~2值分别2.105;3.405;0.814;4.586;3.238;1.359;P值分别为0.147;0.052;0.367;0.205;0.356;0.498,均>0.05),提示与上述因素均无统计学意义。5、单因素分析PLT及FIB与术后复发的关系(卡方值分别为2.286;1.613,P值分别为0.131;0.204),提示单因素与复发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上皮性卵巢癌术后复发的结果为(P=0.230OR=0.56995%CI0.227-1.427),提示两因素联合与复发无关。结论:上皮性卵巢癌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与残留灶、FIGO分期、病理学分级、腹水有关,其中与FIGO分期及病理学分级有显著差异(P=0.000);与CA125及病理类型、术后复发无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CA125、残留灶、病理学分级、腹水、FIGO分期、病理类型及术后复发均无关。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前及术后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计数于手术后明显降低。多因素分析血小板计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复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