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的临床分析目的:探讨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的构成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8年8月所收治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2例(1036髋)进行研究,观察不同病因股骨头坏死所占比例及临床表现差异。结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280例(518髋),男160例,女120例;平均年龄为35.58±10.87岁;服用激素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5.95±34.94个月;37例被误诊,确诊时的ARCO分期为2.48±0.76级。酒精性股骨头坏死194例(346髋),男19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41.55±9.09岁;饮酒至出现症状时间为183.68±86.17个月;55例被误诊,确诊时的ARCO分期为2.69±0.67级。创伤性52例(52髋),男25例,女27例;平均年龄为41.63±15.84岁;受伤至出现症状时间为24.13±27.85个月;0例被误诊,确诊时的ARCO分期为2.90±0.77级。特发性52例(77髋),男30例,女22例;平均年龄为40.87±14.24岁;14例被误诊,确诊时的ARCO分期为2.55±0.77级。酒精+激素19例(36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0.42±11.64岁;5例被误诊,确诊时的ARCO分期为2.61±0.63级。结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出现症状时的ARCO分期较晚,少被误诊。激素仍是股骨头坏死的主要原因,发病年龄相对年轻,误诊率相对较低。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多为男性。第二部分:骨髓水肿与股骨头塌陷及疼痛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髓水肿的发生机制、与疼痛程度及塌陷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资料齐全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91例(165髋)进行回顾性检验,改良Merle d’Aubigne评分统计每髋的疼痛程度。并对16例(16髋)有骨髓水肿的患者行MRI随访。结果165髋中47髋出现骨髓水肿,发生于ARCO分期Ⅱ期13髋、Ⅲ期34髋,p<0.05。T2WI和STIR均出现骨髓水肿37髋,仅STIR出现骨髓水肿10髋。40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6个月内发现,7髋骨髓水肿在症状出现后7-15个月内发现,p<0.05。伴骨髓水肿的Ⅱ期髋关节平均疼痛评分为2.46±0.66;无骨髓水肿的平均疼痛评分为5.21±1.12,p<0.05。伴骨髓水肿的Ⅲ期髋关节平均疼痛评分为2.38±0.78;无骨髓水肿的平均疼痛评分为3.63±0.93,p<0.05。结论骨髓水肿发现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Ⅱ、Ⅲ期,其发生与股骨头塌陷明显相关,多发生于出现症状后6个月内,其疼痛程度较同期无骨髓水肿的股骨头重。STIR成像能更敏感地发现骨髓水肿。第三部分:SARS患者激素治疗后的中期髋部MRI随访目的对应用激素治疗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患者进行中期髋部MRI随访,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和未发生股骨头坏死即正常成人股骨头的MRI图像表现。方法2003年6月至2004年1月对539例(1078髋)应用激素治疗的SARS患者行MR及X线检查,诊断股骨头坏死210髋,无股骨头坏死868髋。2007年2月-11月对510例(1020髋)SARS患者再行MR及X线复查。观察早期股骨头坏死和未发生股骨头坏死股骨头的MRI图像表现及其变化。结果末次随访时无新发股骨头坏死病例,运用激素冲击治疗的SARS患者,MRI影像上的股骨头坏死均出现在激素治疗后6个月内。股骨头塌陷或手术后,股骨头坏死的信号类型发生改变,均有T1加权像低信号,对应STIR序列上高信号。3髋出现坏死范围减小。正常股骨头在T1加权像上有四种MRI图像类型,24髋初次诊断无股骨头坏死的患者,T1加权像上有异常表现,但STIR序列上均无异常高信号。这些信号类型在随访的MRI上会发生改变。结论激素冲击治疗的SARS患者,MRI影像上出现股骨头坏死均发生在激素治疗后6个月内。少数早期坏死股骨头的坏死范围会减小。未发生股骨头坏死的股骨头MRI图像存在变异。T1加权像上低信号,对应STIR相上高信号可作为股骨头坏死的早期诊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