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材料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剂。自“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新型耐高温、低密度、高强等极端环境材料得到快速发展。碳/碳(C/C)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导电、高导热、耐高温等优良性能于一身,一直是航空航天、电器电子、高温特种领域的特种应用材料。由于C/C复合材料的制备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使得C/C复合材料的造价高,限制其发展。另外,C/C复合材料由于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材料是科技发展的重要推动剂。自“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我国航空航天事业快速发展。新型耐高温、低密度、高强等极端环境材料得到快速发展。碳/碳(C/C)复合材料自问世以来由于具有低密度、高导电、高导热、耐高温等优良性能于一身,一直是航空航天、电器电子、高温特种领域的特种应用材料。由于C/C复合材料的制备周期长、原料利用率低使得C/C复合材料的造价高,限制其发展。另外,C/C复合材料由于全由碳组成其氧化性能一直成为C/C复合材料的致命缺点。基于以上两种因素,使得C/C复合材料的应用受到限制。本课题就C/C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制备及抗氧化性能做出探究,得到以下成果:使用煤系中间相沥青、天然鳞片石墨、T300碳纤维等廉价原料通过低温热压,高温无压工艺成功制备性能优良的C/C复合材料。此工艺成功的关键在于对煤系中间相沥青含量及低温热压温度的探索。因此,本课题就此做了两组对比实验:(1)以相同的低温热压温度(300℃),四种不同中间相沥青配比(40%,50%,60%,67%)。(2)以相同的中间相沥青配比(50%),4种不同低温热压温度(350℃,400℃,450℃,500℃)。通过热重分析(TGA)对煤系中间相沥青的裂解做出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C/C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分析,通过力学性能及密度测试对C/C复合材料宏观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当低温热压温度为300℃,煤系中间相沥青体积比为50%时,C/C复合材料的密度及力学性能最优,密度为1.765g/cm3,弯曲强度为388±16MPa,断裂韧性为6.10±0.83MPa.m1/2。在C/C复合材料内引入TiB2有效抑制低温下C/C复合材料的氧化,提高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能。传统CVD/CVI及PIP法制备C/C复合材料,陶瓷颗粒的引入受到很大的困难。而本课题所用的缠绕法可以直接将陶瓷颗粒引入C/C复合材料中。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看出引入TiB2没有其他的杂质生成。由于TiB2的粒径较小而导致比表面积较大,因此中间相沥青对界面的粘结作用减小,其力学性能略微下降,C/C-10TiB2的弯曲强度为301±12MPa,断裂韧性为5.42±0.87 MPa.m1/2。C/C-20TiB2的弯曲强度为289±16MPa,断裂韧性为5.11±1.02MPa.m1/2。通过600℃氧化150 min后纯C/C复合材料失重达到54.92%,而C/C-10TiB2失重降低为2.6%,C/C-20TiB2失重仅为0.35%。通过制浆、缠绕、低温热压致密及高温无压碳化等4步成功制备C/C复合材料及C/C-TiB2。每一步制备工艺相对传统CVD/CVI及PIP等工艺周期短,原料利用率高,一次浸渍等优点,适合做成品,为后续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从工艺简化方向降低C/C复合材料的成本,有利于扩大C/C复合材料及陶瓷基增强C/C复合材料的应用。
其他文献
聚氨酯(PU)制备耗能低,并具有质轻、易加工、减震、隔热、吸声、耐磨等多种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交通运输、鞋类、石油化工、航空、医疗、农业等众多领域。但由于PU在空气中极易燃烧,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含卤化合物具有优良的阻燃性能,曾作为阻燃材料被广泛使用。但火灾发生时,这类含卤化合物会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的腐蚀性卤化氢气体,造成二次危害。因此,无卤阻燃是目前PU阻燃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我国人口迁移出现了新形势。分析了农村闲置土地的成因,探讨了盘活闲置土地的措施,研究了返乡创业的支撑策略。
医学图像三维重建是指利用计算机分析、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方法,将获得的二维医学图像序列,转换为具有真实感效应的三维医学图像。医学图像三维重建在重大疾病的筛查、虚拟仿真手术、临床诊断、手术导航等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研究意义。因此,如何获得绘制精度高、重建速度快的三维医学图像,是现今医学图像可视化研究领域的热点。同时,创建灵活的人机交互来方便相关人员对重建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
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技术是遥感影像信息挖掘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算法通过提取不同时相遥感影像中的变化区域来记录人类活动,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信息,为研究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随着遥感平台与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空间数据的途径和手段日益丰富,遥感图像的时空分辨率也得到了极大提高。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提供更加丰富的地物细节信息,然而,也为如何在更加复杂的地物信息中准确地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环境污染、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的问题也不断加剧,新能源电动汽车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四轮分布式驱动电动汽车(4-Wheel Distributed-Driving Electric Vehicle,4WDDEV)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方向之一,汽车稳定性控制系统的使用是发挥4WDDEV优势的前提。主动转向与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irect Yaw moment Contro
以黑磷为代表的第Ⅴ主族类石墨烯二维层状材料因其卓越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在材料、光电信息、能源等领域迅速发展。新型二维第V主族材料有望能够很好地弥补石墨烯等二维材料在某些方面的缺憾。本论文以新型二维层状材料—锑烯为研究对象,使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锑烯纳米片与锑薄膜,并对其基本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着重研究了锑烯纳米片的非线性吸收性能,并集成可饱和吸收器件实现在近红外光纤激光器中的短脉冲运转。具体内容如下:1.
本研究作业环境为玉米大田,针对农村劳动力短缺以及化学除草剂覆盖式喷洒问题,提出了针对玉米3-5叶期、5-8叶期的导航基准线识别方法,以及基于玉米行线位置的玉米行间杂草的识别策略,为实现农业机器人自主导航以及变量喷施化学除草剂奠定了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基于视觉导航的农业机器人在玉米幼苗期导航基准线提取易受杂草、缺苗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在玉米3-5叶期条件下高效获取导航基准线的方法。采用
无人驾驶技术能依托人工智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国内外科研人员进行研究的热点课题。无人驾驶体系主要包括感知、规划、控制三个核心部分,其中环境感知主要是指无人驾驶车辆获取并提取场景信息的能力,是无人驾驶车辆实现无人驾驶的关键性环节,一直是无人驾驶领域需要研究攻克的重难点问题。而激光雷达已成为无人驾驶环境感知中不可替代的关键主流传感器,可以实时对周围场景进行地图三维重建,为规划模块提供必要的目标场
深度学习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科技是指机器在经过大量“学习”后可以代替人力进行工作。近年来,深度学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产品的种植、管理等过程,但应用区域主要集中在病虫害识别、杂草识别、果实采摘等方面,对农作物花期自动识别与辅助授粉的应用研究较少。实现花期有效识别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够进一步推动智能化温室大棚的推广。传统的计算机视觉技术检测效率不高,检测准确度低且模型鲁棒性差,易受
作为自动控制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作动器是复杂装备的基础件和通用件,是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的优先发展主题。其中电动静液作动器(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EHA)具有负载能力强、功率密度大等优点,在航天、航空、船舶等重大装备领域被广泛应用。随着电机、电子、液压、控制技术的发展,电动静液作动器的发展必将从重大装备拓展到工业的各个领域,从而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