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裁分析法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体裁分析法融合了多学科的知识对某一特定体裁下的语篇进行描述和分析。历史上体裁理论的应用范围扩大逐渐形成了三种主要的流派,即北美的新修辞学派、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专门用途英语ESP/EAP以及以Martin为代表的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派或者称为澳大利亚学派。对体裁的划分,Swales提出主要是根据某一语篇的交际目的而定。旅游景点介绍语篇的交际目的在于吸引潜在旅游者,从而达到促销的口的,这与Bhatia的商业情境中的产品促销以及自我推荐相类似。语篇体裁结构潜势(GSP)的概念是由功能语言学家Hasan提出的。GsP理论的应用中主要是将语篇体裁结构与具体的某一体裁的语篇相结合,探讨特定体裁的语篇在结构潜势上的特点,包括结构中的必要成分与非必要成分,以及各成分间的序列问题。Swales和Bhatia的理论在确定语步顺序上缺乏探索,而Hasan的理论恰巧弥补了这一缺陷,所以本研究将结合三人的研究成果探索旅游景点英文介绍这一体裁下的语篇结构潜式。但是Swales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学术体裁下语篇的研究,所以本研究中将主要结合Bhatia和Hasan的研究理论。国内也有学者对旅游语篇作出相关研究,但是鲜有对官网上旅游景点英文介绍的对比研究。中文网站上的英文介绍阅读对象就是国外旅游者,在语篇书写上要符合国外读者的习惯,因此作出与英语国家的对比研究并对语篇的结构布局提出修改意见是有价值的。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探究中美两国官网上的旅游景点英文介绍体裁下语篇的结构潜势特征以及两者的差异。本文搜集了中美两类语篇各20篇,对两类语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的对比,发现了两者在语篇结构成分的数量上有着较大的差异。本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官网上的旅游景点英文介绍语篇在结构上有着较大的差异,美国的旅游景点介绍中有着更多的对旅游者有用的信息,细节上的介绍更多,结构成分上体现出多样性,体现出一种人文情怀,并以此吸引潜在的旅游者,而中国的旅游景点英文介绍则更显得程式化,结构成分不多,在语篇中出现的位置也相对较固定。因此,在编辑中文网站上的旅游景点英文介绍时可适当增加一些旅游者感兴趣细节,从而达到更多地吸引外国游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