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自2001年初建第一批国家地质公园至今,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走过了近八个年头,从学术研究到实践运作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盲目开发、保护力度的不足及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地质公园的发展,尤其是当经济利益与地质公园的功能发生冲突时,地方政府往往只考虑了前者。因此如何协调地质公园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成为地质公园研究的重点问题。通过查阅国内2000—2008年间发表的关于地质公园的文献,发现其中关于地质公园保护与利用协调性的文献,绝大多数是从地质公园本身出发,研究我国整体地质公园体系或单个地质公园样本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或发展模式。但是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地质公园应是其属地区域巨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二者之间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地质公园保护与利用的矛盾还是其管理体制中的不足都与属地社会-经济系统息息相关,因此本文认为,研究地质公园应着眼于属地区域社会-经济系统背景,从区域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研究地质公园正是目前所缺乏的。本文以柳江地质公园与属地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为研究内容,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丰富了地质公园的理论研究。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于2002年由国土资源部批准正式成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总面积约240km2,主要由地质遗迹景观区、地质地貌景观区和人文历史景观区组成。地质遗迹景观区(保护区)即柳江盆地是公园的主体部分,是国内罕见的集典型层型剖面、古生物化石及地质构造形迹为一体的“天然地质博物馆”,是中国最早开展地质调查研究和教学实习的场所之一。本文以其地质遗迹景观区及其属地抚宁县为研究对象,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工作:(1)参考旅游资源评价、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体系及相关文献,构建秦皇岛柳江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体系,应用模糊综合判断法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完成评价;(2)通过对抚宁县统计资料的数据资料及问卷调查,分析当地社会经济系统现状,明确地质公园与属地系统的耦合关系,找到二者耦合衔接点以实现良性互动;(3)提出地质公园与属地社会-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对策,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证论据。柳江地质遗迹资源定量评价结果为二级——较好,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得分情况得出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类型多样,组合较好,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较高,同时具备良好的资源开发条件;但是主观方面,人为影响因素大,突出反映在属地社会发展贡献力低,保护力度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通过抚宁县宏观数据分析及微观层面的问卷调查和范围较小样本地石门寨乡的现状分析可得,抚宁县工业水平在全市居于前列,整体经济水平较强,但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过高,尤其是石门寨工业区内资源掠夺式的生产方式对地质遗迹及当地生活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得知抚宁县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较低,矿业开采及加工工业也只使少部分人受益,并为惠及大部分居民。将二者存在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柳江国家地质公园存在的保护和利用的矛盾,重要原因是它并没有给当地政府和居民创造应有的社会价值,以至于被排斥在经济、社会生活之外。而当地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又亟需转变和调整。基于二者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地质公园与属地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对策,并对柳江地质公园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