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家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自身发展脉络和轨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不是书斋里的哲学家,社会现实问题是他密切关注的对象。市民社会的贫困现实引起了马克思的极大关注,随着对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发现,客观现实总是与黑格尔的理论大相径庭,背道而驰。黑格尔以客观私有财产为基础推导出的围家理论不但是封建剥削阶级剥削的有力武器,更是麻痹贫苦市民阶级的精神枷锁;它使得贫苦市民阶级有苦难言,既不知道如何解释自身的贫困,更不知道自身贫困的原因。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从现实的私有财产出发,不但没有说出工人阶级贫困的原因,反而是掩盖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歪曲私有财产事实的真相。因此,无产阶级的解放从批判私有财产开始,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藏于私有财产的秘密之中。
马克思从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的原因入手对私有财产进行了全面考察后发现,“自我”意识是私有财产的初态,地产是私有财产的第一个形式,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形式。并且,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秘密才会重新暴露出来,不是资本产生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产生资本。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地产、资本——私有财产的私有,源于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财产异化的根源。异化的消除在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扬弃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开始,扬弃的彼岸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过渡来实现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公有制社会。但,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产生的基础,并没有消灭私有的思想。并且,消灭了剥削性质的私有财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保护和发展私有财产同时更应注意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社会主义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在于消灭“自我”、私有的思想。扬弃不是盲目的运动,扬弃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扬弃是现实的思想,更是现实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