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有财产及其扬弃——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有关私有财产论述的解读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in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家思想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有着自身发展脉络和轨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马克思不是书斋里的哲学家,社会现实问题是他密切关注的对象。市民社会的贫困现实引起了马克思的极大关注,随着对现实问题研究的深入,马克思发现,客观现实总是与黑格尔的理论大相径庭,背道而驰。黑格尔以客观私有财产为基础推导出的围家理论不但是封建剥削阶级剥削的有力武器,更是麻痹贫苦市民阶级的精神枷锁;它使得贫苦市民阶级有苦难言,既不知道如何解释自身的贫困,更不知道自身贫困的原因。而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从现实的私有财产出发,不但没有说出工人阶级贫困的原因,反而是掩盖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歪曲私有财产事实的真相。因此,无产阶级的解放从批判私有财产开始,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藏于私有财产的秘密之中。   马克思从私有制,贪欲和劳动、资本、地产三者的分离的原因入手对私有财产进行了全面考察后发现,“自我”意识是私有财产的初态,地产是私有财产的第一个形式,工业资本是私有财产的完成形式。并且,私有财产只有发展到最后的、最高的阶段它的秘密才会重新暴露出来,不是资本产生私有财产而是私有财产产生资本。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在于地产、资本——私有财产的私有,源于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私有财产异化的根源。异化的消除在于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扬弃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开始,扬弃的彼岸是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是通过社会主义的过渡来实现的。社会主义是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公有制社会。但,社会主义消灭了私有产生的基础,并没有消灭私有的思想。并且,消灭了剥削性质的私有财产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保护和发展私有财产同时更应注意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社会主义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在于消灭“自我”、私有的思想。扬弃不是盲目的运动,扬弃要以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扬弃是现实的思想,更是现实的行动。  
其他文献
本论文从理性化进程中道德衰微、道德语言处于无序状态的现状出发,阐明了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阿格妮丝·赫勒(Agnes Heller)在其道德三部曲《一般伦理学》、《道
西方价值哲学研究大致呈现为四种路向1,即经验主义、先验主义、语言分析以及心灵主义路向。其中本文主要涉及两种:经验主义路向和先验主义路向;经验主义以杜威、培里、乌尔班、
全球化视域下,人与自然的二元分化为世界带来了挑战。生态危机和人类生存危机已日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美国过程哲学家约翰·科布(John B.Cobb Jr.)致力于对世界问题的探讨
“相对主义”一词的起始流行期可以粗略划定在十九世纪下半叶,与狭义的价值哲学的出现有时间上的交叉。综合目前的研究可以对理论的相对主义提出如下的形式命名公式:Q强度的、
内部审核(以下简称内审),也称为第一方审核,是种子检验机构自己进行的,由内审员或适当聘请外部专家协助参与,对其机构自身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自查的审核形式,是对质量体系运行
期刊
本文通过在传统的Kripke模型中引入时间算子,使人的信念随时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一过程可以形式化地反映在Kripke模型中,使传统的Kripke模型能更好地描述人的认知过程。文中
学位
技术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我国可谓方兴未艾。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我国的技术哲学工作者对技术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对海德格尔、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