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改革开放之后,随着中国单位制的逐渐解体,社区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新型商业化社区的治理与建设也引起广泛讨论。与此同时,大型国有企业的变革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亦成为学术上、社会上讨论的焦点。在分析的维度上,学界对该议题完成了经济、政治乃至文化上的多重研究,从政策变化到权力关系的改变等诸多方面都做了较为全面的研究,其中有不少还做了详尽的制度性分析。本研究选取的对象为新中国“一五”计划投产建设的大型国有企业LYT社区空间。尝试以空间作为关键词来发现整个研究对象——单位制社区空间的变迁情况。社会学理论的空间转向为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分析方法。LYT空间的建设是对原有僵死地理空间的意识形态与生产关系的建设,同时由于空间本身的特点,它又具有积极的生产性。本文尝试结合已往研究中对于单位制、社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将研究对象放在“空间”的视野下进行分析,来展现对象从建立到现在的变迁状况。文章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文章的选题进行阐述并对已往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第二个部分重点研究LYT空间的生产初期状况与改革后的现状之对比。通过调查、访谈发现该空间从初期工作与生活的高度重合逐渐衰变为工作与生活的分离。与此同时微观到个体,单位人与社区人两种身份也由重合而分离。第三部分从空间的日常功能出发,对空间的文化活动场所、体育场所和生活服务设施场所的变迁做以调查分析,探究相应空间在生产性上的转变。第四个部分尝试对空间中不同代际个体的微观分析来发现空间生产者的改变以及空间对不同代际个体的生产。第五部分为总结与展望,在分析归纳本文不足后对未来中国城市社区发展可能的路径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