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社会化理论为主要理论支撑,从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的角度出发,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研究从是否参与社团、所参与社团的类型和参与社团的程度三方面考察大学生社团参与的基本状况;从道德社会化、政治社会化、角色社会化和个性社会化四个方面描述大学生社会化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研究高校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以武汉地区四所国家部属高校为例,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都参加了学生社团,但大学生参与社团的动机呈多样化,且低年级学生是社团参与的主体。大学生参加最多的是艺术兴趣型社团,其次是公益服务型和专业学术型社团。主观上大学生认为参加社团的收获主要是扩大了人际交往圈,其次是培养了兴趣爱好。大学生社团参与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的次数以及和其他社团会员的交往不多。分析大学生社团参与状况对其社会化的影响,结果如下:首先,除了在角色社会化方面没有显著影响外,是否参与学生社团对大学生的社会化有明显影响。参加社团的大学生的道德认知比没有参加社团的学生高,且道德参与及政治情感和态度都更趋积极,在个性社会化方面,参加社团的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更高;其次,大学生参与不同类型的社团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也有所差异,政治思想型社团的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高于一般的学生,专业学术型社团的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得更好,角色认知更清晰,未来政治行为倾向更具现代性人格特征,科技创新型社团的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更高,但自我控制能力略差,公益服务型社团的学生道德认知水平更高,道德行为更好;第三,大学生参加学生社团的数量对其社会化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大学生社团参与深度对其社会化状况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在私人领域实践较好,但在公共领域影响不大,参与社团活动越多的学生对现有政治体制的情感和态度越积极,社团参与程度深的学生其角色行为更符合社会的角色要求和期望,并且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影响显著,对大学生的总体学习成绩也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