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而粮食问题实质又是粮食价格问题,解决好粮食问题必须处理好粮食价格关系。当前我国已形成以市场价格为主体的粮食市场,粮食供求波动具有明显的“蛛网”特征,粮食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状态越来越大。为稳定粮价,我国先后出台一系列粮食价格政策如最低收购价和粮食生产者补贴政策。最低收购价实际成为粮食价格的下限,粮价只能在最低收购价之上波动,保证了粮价不会太过偏低。而对粮食价格是否过高却缺乏相应的判断依据,这正是本文的切入点,本文研究主体是粮食目标价格,是粮食价格的上限,与最低收购价(下限价格)共同作用保证粮价稳定,使其在合理区间自由波动。本文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得出本文的核心观点:粮食目标价格是对应于粮食最低收购价(下限价格)的上限价格,是反映粮食合理价值、具备多职能目标的政策性价格。本文以核心观点为研究主线,按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把研究内容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本章主要阐述研究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及评述、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方法、创新与不足等。现有文献中粮食目标价格的性质定义和职能目标较为单一,且大多为定性分析,缺乏相关定量分析,这正是本文的切入点。第二章:粮食目标价格的定性分析。本文对粮食目标价格的内在涵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粮食目标价格是一种政策性上限价格,是反映粮食合理价值、具备多维职能的政策性价格。本文对现有粮食价格政策的目标进行分析,指出粮食最低收购价和粮食生产者补贴政策的职能目标及其局限,并对比分析国外粮食目标价格政策。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本文认为粮食目标价格的多维职能目标应包括保障粮食安全、均衡城乡居民收入、协调粮食期现货价格、衔接国内国际粮价以及控制物价水平等。第三章:粮食目标价格的定量测算。本章在粮食目标价格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粮食目标价格进行实证测算。本文采用回归方程模型分别测算各个职能目标下的粮食目标价格,并对多职能目标的粮食目标价格进行合成测算。第四章:实施粮食目标价格的政策建议。本章针对不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粮食目标价格实施方法。此外,建立配套措施积极推进粮食目标价格政策的实施。第五章:结论及展望。归纳本文结论以及指出本文将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