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絮凝剂联合应用于净水污泥提高沉降脱水性能研究

来源 :苏州科技学院 苏州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gin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分别研究聚丙烯酰胺和超声波对净水污泥的调质机理与效能,并将二者联合用于调理净水污泥。试验从絮凝剂种类、絮凝剂投加量、超声时间、声能密度等因素考察净水污泥沉降及脱水性能。超声联合絮凝剂调理污泥时,研究超声与絮凝的先后顺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考察两者结合作用于净水污泥时絮凝剂投加量对污泥脱水效能的影响。  通过本实验研究表明:当絮凝剂单独调理净水污泥时,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APAM)因其分子量大(1300万左右)、分子链长,絮凝效果优于其他两种分子量分别为500万、300万的PAM絮凝剂,该絮凝剂的最佳投加量是1mg/L。当采用40kHz超声波单独调理净水污泥时,声能密度0.09W/mL、作用时间6s,污泥的脱水性能最好,表现在滤饼含水率和污泥比阻较低。短时间、低声能密度超声调理净水污泥的效果优于长时间、高声能密度处理。超声/絮凝剂联合调理净水污泥时,先超声后絮凝效果较好;当声能密度为0.09W/mL,作用时间6s,絮凝剂的投加量虽然没有减少,但是污泥的脱水性能和脱水效果均比单独絮凝调理时好。
其他文献
传统的钢—混凝土连续组合梁在工作状态时由于负弯矩处混凝土承受拉力容易开裂钢梁受压容易发生屈曲。这种力学行为与组合的概念相反,不利于连续组合梁的推广和应用。然而,近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沙漠筑路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沙漠公路逐渐增多,新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使得已有的理论有时不能很好的解决新问题。本文在调查和收集国内外沙
在大地震后,城市遭受的经济损失巨大,使人们开始对现有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深刻反思。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已成为抗震设计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本文采用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理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跨径桥梁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大量的修建。不同于中、小跨径桥梁,大跨径桥梁对风特别敏感,因此风荷载常常成为设计计算时的控制荷载之
城市快速路系统由快速路和两侧辅路组成。设在快速路主线两侧以绿化分隔带相隔的辅路是单向交通道路。辅路是供沿线车辆在指定出入口进出快速路主线并为其他交通服务的道路,作
近年来在核电站安全壳,海底隧道,油气储藏罐等结构中广泛应用了钢板夹芯混凝土(SC)组合结构。美国西屋公司在AP1000核电站安全壳的设计中采用了这种新型组合结构,与传统的预应力混
本文运用能量变分法和有限段法研究了曲线箱梁在对称弯曲荷载作用下的剪滞效应问题。本文首先假定了三个不同的剪力滞翘曲位移函数,应用能量变分法原理,导出了弯、扭、剪力滞耦
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以其强大的非线性计算功能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其自带的弹塑性模型中,修正剑桥模型通常用于描述正常固结土的力学特性,在理论上比较合理并
槽型梁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降低了建筑高度和交通噪音,对于建筑高度受到限制、环境噪音控制严格的桥梁是一种理想的结构形式,特别是城市桥梁或穿越城市地区的公路、铁路桥梁具
尽管排水固结法已被广泛用于处理软土地基,然而如何评价地基的加固效果、准确预估软基的沉降量一直是理论分析及工程设计中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因此,探索更有效的砂井地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