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以山西某焦化企业为例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sj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科技进步和工业化引起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资源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人类需求与资源环境供给的矛盾日趋尖锐,国际社会建立全球性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新秩序的呼吁声日益高涨,工业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环境保护的时代。资源性企业在环境问题上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所以在资源性企业中加强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无论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还是对于企业自身,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对环境会计的处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企业对环境成本的界定、计量、信息披露以及环境成本分析等环境成本核算与控制的各个方面均有很多的探索研究,但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更缺乏在企业的实践应用。   在经济社会中,利润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第一导向或内在动力,如果没有来自社会的环境法规压力,环境成本不可能在企业内部自然生成,没有环境法规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环境成本。本文将企业对环境法规的执法态度纳入环境成本核算中,根据企业对环保法规的贯彻实施情况对环境成本进行分类:积极性环境成本,企业主动遵守环境法规、积极提升环境政策付出的代价;消极性环境成本,企业忽视环境法规付出的代价。   对环境成本进行分类之后,本文选取山西某焦化有限公司为例,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根据成本核算的流程: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一步一步对煤炭企业环境成本进行系统性核算,证明在资源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的现实可行性。   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分析环境成本报告,一方面,设置一些基础性的考核指标,进行常规分析;另一方面,设置环境法律保障系数来衡量企业执法程度,研究该系数与企业环境成本的关系,并用案例企业近十年的数据来验证,得出该企业存在最佳环境法律保证系数的结论。鉴于以上规律,进一步得出企业如何调整现有的执法状况以达到环境成本最小的目标,同时得出针对企业的调整政府在环保政策方面该如何调整,以促使法规的进一步完善。   所以本文的主要工作及贡献在以下两个方面:实践上,第一次在资源性企业实现环境成本的系统性核算;理论上,将企业对环境法规的执法态度纳入环境成本核算中,并得出环境法律保障程度与企业环境成本的关系,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环保法规完善提出优化建议,以使经济、社会、环境三者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现如今,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需要教师格外重视,不仅要对学生的知识进行细致的讲解,还需要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落实学生对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英语技能的掌握,在此基
当前,我国经济经过多年高速发展,由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逐步转入中高速增长具有客观必然性。我国经济体量已经很大,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日益强化,潜在增长率也在下降,不可能再追求两位数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践行,在教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越来越重视.对于化学而言,想要达到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加强对化学概念的务实.化学概念是化学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这为我石化企业的管理变革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对绩效管理的创造性应用己成为当今我国石化企业顺应绩效管理要求,进
中国民航改革35年来,从军管转民用、到政企分离、再到打造多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卓有成效。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促进欧亚经济共同体的形成,中国18个省份被圈定为
自年初以来,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港口生产经营受到严重影响和冲击,上半年港口生产经营指标普遍出现下滑.下半年,全球疫情的拐点尚未可知,港口生产发展面临怎样的困难,又
期刊
摘 要: 在农村寄宿制学校里生活老师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寄宿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但他们的工作现状却令人担忧,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是农村寄宿制学校更好服务农民、服务农村的先决条件,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生活老师的困难处境提出了解决策略。  关键词: 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活老师 问题 解决对策    当今义务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已具有相当规模,如何办好寄宿制学校已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
摘要:美术类学生作为普通高中或综合职中的特殊学生群体,对文化学科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学习存在着基于生理因素、心理因素以及客观因素造成的许多弱势。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客观教学经验,分析了自己对高中美术生英语学习特点的认识,并简要谈谈在个人教学中采取的提高艺术生英语学习效能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高考;美术考生;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
随着现代技术进步、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客户期望值的提高,厂商需要更方便、更快捷、更高效地接触客户并满足客户需求,作为接触客户的第一窗口---销售渠道自然是各路厂商的必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