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媒体中的服装评论及其作者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e23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服装评论数量众多,涵盖内容广泛,真实地展现出民国时期的服饰面貌及时尚潮流,是研究民国史和服装史的重要素材和依据。从目前研究来看,以服装评论中所反映出的服饰信息为对象进行的研究较多,本文则以服装评论本身作为主体,对其进行系统归纳后,对评论者及其评论视角展开相关研究。本文首先概述了民国服装评论的社会背景及其出现原因,以民国时期上海,天津,广州等代表性地区媒体报刊中涉及的服装评论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信息进行统计及量化分析,试图探究评论信息中所反映的服饰流行规律及流行导向。研究中,将评论信息分为“介绍型”,“资讯型”以及“评论型”三大类。针对介绍型与资讯型的服装评论,按照不同地域及不同时期进行分类,分析其中所反映的地域差异及社会流变的规律。针对“评论型”评论,以不同社会群体、女性身体展示、服饰穿着现象及穿着观念,以及政治事件影响下的四类评论,依次进行了分析,根据其评论内容及观点在地域和时间上的变化,力图探究民国时期的服饰文化以及审美倾向。文章进一步对民国时期可考证的服装评论作者进行基本信息的梳理,从而对其群体构成进行数量统计,总结作者群体以及受众群体的构成规律及基本特征。之后结合服装评论的具体内容,分析评论作者的视角及观点,以及在评论方法和写作风格上的异同。可以看出,由于民国服装评论者的性别、教育环境及职业背景的差异,其评论在视角和观点上具有指向性差异。此外,基于不同职业群体也有特定的评论风格,其评论手法和写作风格具有差异性和规律性,也正是因此,才造就了民国评论在内容和风格上的多样化。最后,结合社会背景针对不同时期服装评论的流变规律展开研究,分析不同时期服装评论所带来的服饰潮流与审美观念影响,对民国服装评论的社会流变特征及地域差异进行总结,反映出了服装评论、服饰时尚与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三者之间呈现出的密切关系性,展现了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在当时文化环境下呈现出的多元化状态。并结合民国社会发展环境,探究服装评论带来的审美构建及社会意义,分析得出早期服装评论体系的形成及影响意义。综上所述,民国时期的服装评论在内容和数量上十分丰富,“介绍型”和“资讯型”评论涉及的服饰信息在民国中后期显著增加,尤其在30年代达到峰值。而“评论型”评论,虽然内容及主题涉及广泛,但观点随着时代不同有所变化。同时,对民国评论者群体构成及评论观点研究发现,不同性别职业及教育背景导致评论者在评论中有不同的指向性和侧重点,并且具备特有的写作习惯,也正是因此才造就了民国服装评论的多样性。可以看出,民国时期的服装评论不仅引导了民众审美理想与流行导向,还营造了宽松的服饰言论环境,并且构建了我国现代早期服装评论的框架与发展方向,为现当代服装评论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我国现当代服装评论的先河。
其他文献
如今消费者对服装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服装的外观,更注重服装的穿着舒适感,为纺织品赋予吸湿速干性能是未来消费市场的一大趋势。本文对32s的全棉针织汗布进行了吸湿速干和消臭复合功能整理。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论文首先使用氯化锌对棉纤维进行物理改性整理。氯化锌在水溶液中能水解成氢氧化锌,在纤维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纤维表面,增加纤维比表面积,提升棉织物的吸湿速干性能。实验证明经过改性后棉织物的径向芯吸高度
纯醋酯织物具有手感爽滑、光泽优异,且垂感良好的特点。凭借独特的面料风格,其在市场上广受消费者的青睐。但纯醋酯织物也存在断裂强力较低,易起毛起球的缺点,并且价格也相对高昂,这极大的阻碍了其在大众市场的推广。为克服这些缺点,本课题对纯涤纶织物、76/24醋/涤混纺织物和50/50醋/涤混纺织物进行仿醋酯研究,以模仿纯醋酯织物的手感为主要目的。主要研究了三种织物的前处理工艺、纯涤纶织物的后整理工艺、76
随着三维编织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和生物医学技术的应用,衍生出多种编织设备,但是现在市面上存在的编织机所能织造得织物结构截面单一,不能在一台编织机上实现多种异形截面的编织,因此研究多功能三维编织装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第一代自主研发的三维旋转编织机的基础上对变轨转盘、锭子结构以及牵引结构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与优化,从而实现三维编织机自动化生产,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针对锭刀与变轨转盘直线轨道发生碰撞以及变
对室内环境而言,照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照明除满足人们对于光照的基本需求外,还起到了营造意境、渲染氛围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与此同时,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学习、生活、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有效的休息和放松成为了现代人逐渐凸显的生活需求。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光照营造舒适的复愈性环境来缓解疲劳,可以有效满足现代人对于休息的需要
化学表面活性剂来源于石油,势必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对环境带来影响,找寻合适的助剂取代化学表面活性剂是未来发展方向之一。鼠李糖脂作为生物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性能优良和生态环保的特点,有望在印染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应用。本文将通过对鼠李糖脂进行性能研究,包括表面张力、CMC、渗透性、泡沫性能、乳化性、除油性能、分散性能、稳定性、对染料的分散/聚集性和对漂白织物的白度影响等,探讨其在纯棉织物上作为精练剂、皂洗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饮食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椰汁作为纯天然饮品,自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原始手工开椰青的方法,无论从安全性、卫生程度还是从开椰青的效率上讲,都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椰青开孔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上述问题。但开孔机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如抱紧机构故障等诸多问题,如果未将此类问题及时反馈,不仅会带来安全隐患,还会造成加工拖沓,所以亟待开发椰青开孔机远程监测系统,实现对开孔
在强调文化自信和个性表达的市场环境下,国内外研究者关注到传统文化对现代设计内涵表达的重要性,由此展开了大量传统文化设计相关的课题研究,研究者们使用数字化技术、3D打印等前沿的技术对剪纸艺术、榫卯结构、传统纹样等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研究和设计运用,设计出大量造型丰富且具有文化内涵的艺术作品。漏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研究者们对它的研究却缺乏创新与演进,漏窗独特的审美特征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在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期望不仅是具有传统意义上的防寒、保暖等功能,还要求其具有一些独特的智能响应性能。智能纺织品是一类对外界刺激具有感知并做出反应的智能型织物,它将传统意义上的织物与生物、化学、数码电子等领域以物理或化学等方法进行结合,赋予织物一系列功能。光致变色纺织品也是一种智能纺织品,因其可以在光的刺激下转变为不同颜色的优异性能,受到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者
蚕丝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动物纤维,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细胞毒性较小、机械性能优良等优点。为进一步拓展其应用性能,人们利用再生丝素蛋白(RSF)进行人工纺丝,但所得再生纤维的力学性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丝素纳米带(SNR)或丝素纳米纤维(SNF)作为天然蚕丝的基本构筑单元,由其逐级组装成的多层次结构是天然蚕丝具有优良性能的重要原因。目前可通过人工纺丝的方法获得具有一定力学性能的纯SNF基纤维,但纺丝
在全球“工业4.0”大环境驱使下,世界各国纷纷制定并启动了由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升级的计划,为推动国内制造业和先进技术的融合发展,我国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针对特定的生产领域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战略,着重推进以信息集成为核心的数字化建设。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对数据的互联互通需求强烈,对工业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以及信息集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簇绒地毯织机车间正面临数据采集手段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