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以年均10%的增速实现了奇迹般的增长,然而区域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逐渐显现,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我国不断出台区域扶持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尤为突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面对国内经济增速下滑、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严峻局势,中央政府不断出台减税降费举措。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不景气的经济情况更为严重,党中央将稳就业保民生的任务放在更高的位置,而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抓手是否真正发挥了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亟需评估。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实施近20年,其一直是突破地区禀赋限制、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战略部署。在全国经济复苏乏力、经济格局不断重塑的现实背景下,分析税收优惠政策对劳动需求的作用机理,评估已积累较多实践经验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效果,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从而对症下药,不仅有利于该政策的完善与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新基建”背景下蓬勃发展、转型升级,更能对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提供经验借鉴,在稳就业保民生的目标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税收的质量和效益。本文从理论和实证双角度出发,结合税收理论与产业集聚效应深入分析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劳动需求的作用机制,并利用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和上市企业职工数据评析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结果,从多角度展开分析问题成因,抓住问题症结从而提出兼具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政策完善建议。具体内容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文献评述、研究思路与框架、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是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劳动需求的理论基础,结合经典税收理论、微观和宏观层面企业所得税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机制、区域性税收政策和产业集聚效应分析税收政策影响劳动需求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是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劳动需求的事实特征评析,理论角度剖析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劳动需求的传导机制,现实角度分析全国劳动力市场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情况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第四部分是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劳动需求的实证分析,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对全样本整体评估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减税效应和就业效应,再细分企业类型剖析影响结果的成因及问题所在;第五部分是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总结前文研究结论、阐明问题症结,从而提出进一步完善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本文的主要研究发现是:(1)西部大开发政策从理论上将通过降低企业税负促使企业扩大再生产、吸引资本流入、加速产业集聚,从而激发劳动需求,但减税将同时产生替代效应,不利于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改善,在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后其政策优惠力度相对减弱,减税效应下降,就业促进效应不如预期。(2)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在吸引投资方面表现欠佳,对外资企业优惠力度不足吸引力不够、营商环境欠佳对新设企业吸引力不足,并未达到通过吸引新兴企业进入扩大劳动需求、形成产业集聚的目的。(3)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门槛高且优惠对象对劳动需求的反应不如预期,对鼓励类产业企业减税带来的资本替代效应更强,企业更倾向于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来提高生产效率而非增加劳动力投资,所以从整体上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对劳动需求的正向影响不如预期,政策目标并未达成。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洞察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劳动需求的传导障碍从而针对性实施改善措施,以及进一步完善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及其他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税收的质量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