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危险犯的停止形态研究

来源 :沈阳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ain_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体危险犯是一类特殊的犯罪,刑法针对行为人相同的犯罪行为本已设立了实害犯,但立法者为提早发挥刑法对法益的保护作用而将尚未造成实害结果的行为规定为具体危险犯。可见,具体危险犯是立法者拟制而成的犯罪,其本质是实害犯的一个阶段,是实害犯的未完成形态。因具体危险犯理论出现的时间较短及其自身属性的特殊,对于具体危险犯的相关问题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争论,从其概念的认定、存在何种停止形态,不同停止形态的认定在学界尚未达成明确的共识。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所以本文以具体危险犯的产生为视角探讨其概念。具体危险犯的出现是因为行为人的犯罪行为对于法益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威胁,该威胁已经严重到需要刑法介入发挥保护作用的程度。而刑法发挥保护作用的外在形式是对行为人的处罚,所以以危险状态作为处罚依据定义具体危险犯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危险状态是行为人成立具体危险犯的标志,但是危险状态的出现并非意味着行为人的行为产生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法定危险状态,所以在行为人构成犯罪至犯罪既遂间是存在一定阶段的,存在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可能。具体危险犯虽是拟制而成的,但是作为一类独立的犯罪也存在预备、未遂、中止及既遂形态。具体危险犯在本质上虽是实害犯的未遂犯,但是刑法已将该类犯罪具体到各种罪名并独立成罪,如放火罪、破坏交通设施罪等。这些独立的罪名存在属于其自身的犯罪结果及既遂标准。因为具体危险犯是法律拟制的产物,其既遂形态也不同于典型的既遂形态而是人为拟制的。法定危险状态作为具体危险犯的犯罪结果也应被视为具体危险犯的既遂标准。在法定危险状态出现前,行为人或处于自己的意志主动停止或因意志以外因素而被迫停止的情形都属于具体危险犯的未完成形态。争论最为集中的问题在于法定危险状态出现后,行为人主动消除危险状态,避免实害结果发生的行为的定性。本文认为行为人应成立实害犯的犯罪中止。因为具体危险犯是实害犯的未完成形态,行为人的行为符合犯罪中止的条件,同时符合具体危险犯的本质及刑法基本原则。
其他文献
商标产品平行进口是一个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国际贸易的问题,如何对商标产品平行进口进行规制一直是国际法学界的热门话题。商标产品平行进口问题虽然在我国刚刚出现不久,却呈现
随着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无船承运业务已经成为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集装箱运输和国际多式联运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这是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自主创新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