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振动压实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质量控制研究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水稳层路基压实施工而言,达到压实强度标准和理想均匀度一直是多年来质量控制和验收的标准。一方面,无论是钻芯试验还是弯沉值试验,都是在施工后有限点进行的,其结果被用来判断整个碾压层是否到达了压实标准是说服力不足的;另一方面,压实质量检测手段复杂,耗时耗力,补救措施在施工已经结束的情况下要么无法完成,要么费用昂贵,因此水稳层路基施工整个过程质量控制尤为重要。通过水泥稳定碎石性能试验分析材料粒径级配、水泥剂量、养护龄期、养护温度等因素对水泥稳定碎石强度、干燥收缩、温度收缩的影响。研究4种级配水泥稳定碎石材料抗压性能、抗冻性能、干燥收缩性能和温度收缩性能,表明细集料含量越多,材料抗冻性能越差、干燥收缩越大、抗温度收缩性能越差;关键粒径比RC(Ratio of critical particle size)为50%~62%时,其大小与水泥稳定碎石的长期强度呈正相关关系;混合料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随水泥剂量的增加而增加,且增速逐渐减缓,水泥剂量在10%以内,水泥剂量每增加1%,强度增加2.0MPa左右;20℃养护温度范围内,材料强度的上升得益于养护温度的升高;低水泥用量(3%、4%)集料7d养护龄期的试件在养护温度10℃即可满足混合料基本强度的形成。基于节点荷载施加法计算压路机对碾压层的作用力;通过振弦式传感器对不同碾压遍数下碾压层内部不同深度的动力响应进行研究,试验中强振第三遍后,压实度不再增加,三号、四号传感器应变减小,强振第五遍时沉降量“反弹上移”,土压力和应变均减小,碾压层表面部分被振松散,表明LSV220型单钢轮全液压双驱垂直振动压路机在水稳层碾压施工中采用“一静压、一弱振、三强振、一静压”碾压组合模式可有效提高碾压质量;试验中通过高强度透明钢化玻璃观察到距表层大约53cm处呈现一条碾压作用线,表明53cm范围内水稳层压实效果较好,松铺厚度不宜超过53cm。以雄安新区建材运输通道容城至易县公路建设工程为依托,运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定位系统对压路机施工位置、压实轨迹、压实遍数、行进速度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拌合站和试验段的含水率测定,发现拌合站混合料含水率变异系数比现场混合料含水率变异系数小,试验段碾压材料含水率变异系数越大,压实度平均值越小,含水率变异系数对压实度的决定系数R2=0.9413,将含水率变异系数控制在9%以下时,可达到压实度规范值98%。通过密实度传感器测量圆的相切与相交关系研究其测量方法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表明5个圆相交时测量效果较好,并对两个断面的12个点进行压实度检测,与灌砂法检测差值不超过0.6%。
其他文献
排桩支护是基坑工程中应用广泛的一种支护结构。由于目前对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规模逐渐加大,可能会使得传统竖直支护桩的桩身变形过大、承载力不足。相比于传统竖直支护桩,单排倾斜支护桩能够很好的控制桩顶水平位移和桩身弯矩,有效改善桩身变形及受力特性,减少事故的发生。采用单排倾斜支护桩可以减少水平支撑,降低支护结构对空间的利用。倾斜支护桩设计计算相对简便,支护能力较强,可减小工程成本。倾斜支护桩作为一种新兴
多年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黏土岩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在细观尺度上,黏土岩可以看作是由刚性夹杂物(方解石和石英)、孔洞和黏土固体组成的多相材料。黏土岩内部的细观结构对材料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针对黏土岩的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建立了细观力学解析模型,并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重点研究了含多孔和刚性球形夹杂的黏土岩宏观弹塑性力学性能,分析单轴压缩、三轴压缩(围压5MPa、10MP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传统不可回收的基坑工程锚固技术受到可回收、可重复使用的锚固技术的挑战。目前可回收锚固技术应用时间较短,研究的较少,应用范围也较小。为了推广该项技术,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可回收装配式基坑支护工程为依托,开挖长30m,宽6m,深8m的深基坑,设计四种支护体系,分别为模块化、桩锚、土钉和纵横可回收支护体系。在用于支护体系的72组压力型
降雨是导致滑坡发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了减少损失需要对降雨型滑坡进行预防和治理,基于弹性波的滑坡监测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滑坡监测的可靠性,为滑坡防灾减灾和预测预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尽管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弹性波与土体含水量、变形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诸多研究,但在传感器布置方式、降雨强度和土体层理结构对弹性波速度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仍然较为缺乏,相应条件下的弹性波响应规律仍需进一步明确。鉴于上述问题,本文首先
本文以干热岩地热开发中岩石循环高温,遇水冷却问题为研究背景,选取干热岩中具有代表性的花岗岩在室内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的高温-水冷循环处理,并采用万能试验机对循环后的花岗岩进行了静态单轴压缩试验和静态巴西劈裂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与不同次数高温-水冷循环对花岗岩的密度、饱和吸水率、纵波波速、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花岗岩的宏观破碎方式和细观损伤探究了花岗岩在高温-水冷循环作用后的
近年来,装配式结构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整体性能引起了相当大的关注。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至关重要,灌浆套筒的灌浆密实性直接影响装配式结构的整体质量。若套筒内部灌浆有缺陷,受力钢筋的连接将有可能达不到预期性能,从而给结构带来安全隐患。钢筋有效锚固和应力有效传递的基础是灌浆料的密实程度,但套筒注浆是一项隐蔽施工技术,很难判断灌浆后是否饱满。因此,本文应用压电材料的正、逆压电效应对灌浆套筒内部缺陷进行
冀西北地区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分布有广泛的湿陷性黄土,该地区的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存在许多黄土高填方路基的工程问题。黄土高填方路基的沉降变形是路基工程中比较棘手的问题,其不均匀沉降和沉降过大会导致路面产生沉陷、开裂,从而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营。对黄土高填方路基进行沉降变形规律和预测研究有利于保障黄土高填方路基的安全使用,减少后期公路养护的费用与难度。结合“冀西北地区湿陷性黄土高填方路基稳定性关键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桥梁工程和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桥梁病害愈发严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桥在桥梁施工技术中是最常用、最发达的结构形式之一,铰缝是该类结构整体协同性能的关键,也是服役期内最易受损伤的部位。桥梁在运行几年后,铰缝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进水、开裂甚至混凝土剥落,导致桥面板之间的横向连接减弱,桥面纵向开裂,甚至发生单板受力等情况。为了对不同程度的桥梁铰缝损伤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提出一种基于车辆荷载和功率谱
雄安新区府河、孝义河上游来水主要是污水处理厂排放的尾水,水质较差,由于常年受到污染,因此河道自净能力下降,生态功能受损,出水水质严重超标。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府河、孝义河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削减污染负荷、提升河道自净能力为目标,在府河孝义河现场进行了生态护岸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护岸类型对于河岸带土壤脱氮除磷效果的提升和对水质的净化作用,研究了护岸带土壤硝化反硝化能力变化的原因,探讨了护岸带微生物群
Top-Down裂缝对沥青路面的整体结构产生破坏,使降水等其它外来杂质沿Top-Down裂缝进入沥青路面结构,进而对沥青路面的使用性能造成影响。鉴于此,本文通过统计整理得到半干旱地区自然地理概况、沥青路面病害类型与Top-Down裂缝分布特征。根据断裂力学对裂缝尖端场及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表面裂缝进行分析,并基于温度场作用进行Top-Down裂缝开裂理论分析。通过沥青混合料试验和有限元模拟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