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体系的法律建设问题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aiping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元素,“居者有其屋”既涉及到公民的基本生存权利,又会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市场机制本身的局限决定了政府在住房保障制度中的重要责任。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和挑战。   我国目前的住房保证制度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1999年,建设部颁布《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对廉租房制度做出了具体规定。2004年建设部、财政部等部门又发布了《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办法》,对1999年《城镇廉租住房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廉租住房保障标准、保障方式和保障对象。并且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中明确定义了经济适用房的概念。但这些制度的出台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住房保障性法律不完善、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文件的问题。笔者试图运用法学分析的相关理论和方法,研究和分析我国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法制化体系的实践发展和现存的主要问题,探寻建立多层次法制化的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的理想模式,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住房保障法律制度。   本文立足于当代中国社会,立足于法治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立足于以人为本的人权保障事业,以法理分析为基础,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城镇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其他文献
婚姻问题是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婚姻关系的缔结不仅是个体的生活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机制的运作,对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实证数据分析
摘 要: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永远不会停止的,因为世界万物无时不在改变,导致数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随时随地都在发生着改变,并且还会产生一些新型的、人们没有接触过的新知识,但是小学数学却是人们奠定数学基础最重要的阶段,所以,为保证小学生能够使今后生活更加轻松、美好,教师需要让小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更加有趣的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因此,就小学数学所涉及相关知识的强化及其主要应对措施分析研究。  关键词
目前,全社会对家庭暴力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整个学界对其展开了人量的研究,有从社会学、心理学、临床医学等角度进行的研究,而且更多还是从法学层面进行研究
传统冲突规则通过设置“单一连接点”的方式使某一法律关系落实到具体法域,遵循“合适法域的法律即为合适的法律”这一规则,法官对所采准据法的内容及适用结果往往采取中立态度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对分配制度、人事制度、产权制度等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对企业中统称为工人阶级的各类工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流动人群也以每年11.7%的年增长率迅猛壮大。截止2014年,我国流动人口已经突破至2.53亿人。在此背景下,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